最近的文艺作品不知道怎么了,专挑二本人的心窝肺管子戳。
前有《凡人歌》中大厂程序员那隽怒斥二本女朋友 " 这是北京!211 多如狗!985 遍地走!
后有《心动的信号》嘉宾伦敦腔 " 强行撤回一个中文 " 的名场面发酵后,被大家激情玩梗,赛博呼唤什么时候能拍一部二本恋综。
仔细想想,当前的文艺作品中学历精英的含量确实高,上一次出现在综艺中的二本嘉宾还是几年前被称为 " 二本之光 " 的丁辉。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就业的二本生也感受到了市场的温度,双非二本毕业后已有 8 年运营与产品经理工作经验的林立表示 " 今年我们招新人,非 985 不要,对象所在的中厂今年非 C9 不要,我俩真的有种要不是毕业早,都未必能找到工作的幻觉。"
大数据或许很难触及个体的温度,我们采访了几位二本 " 过来人 ",看看在职场幸存的他们,经历过哪些大事记才与名校生站上同一舞台?在大厂上岸之后,学校的参差有没有如影随形笼罩在他们的工作之上?工作了多年他们,在追捧 " 学历精英 " 的当下,工作开展还顺利么?
@tomo
" 我是比双非二本更没有竞争力的那波——专升本到双非二本的。二本确实比大名校机会少且工资低,但并不是全无机会。
毕业那年是 2016 年,刚来北漂的时候,税前月薪五千,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只有四千。从做地推开始在执行公司给甲方的市场部打杂,学历比不过别人,只能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在给甲方做了一年地推后,我把全年所有活动从物料、场地、人员、素材、人流量和下载转化做了一个整理报告,给了一套线下地推的优化方案,这当然是甲方意料之外的。
后来没过多久,我就被甲方爸爸捞到市场部做执行,也算是我职业生涯的贵人公司了。在那我工作了三年,线下地推、线上新媒体、包括后来的投流增长,我一路边学边做,同事跟 +1 领导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之前跟前同事聊过,同年校招进公司的 985 应届生,起薪就是一万三,但我直到离职都没能拿到那个价格。后面我保持两年一跳槽的进度,到现在工资已经有一万八了,只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路就是更坎坷一些。 "
@林立
" 我和对象当年的策略是从跟大厂有业务对接的中厂上岸,攒两年工作经验再跳槽到大厂。只是规划的路径真的很理想,但没想到后续的变化会这么大。
我这边顺利转型从产品运营转到了产品经理,但对象那边去年年末业务线调整直接被砍掉,找工作真的很不顺利,猎头 + 内推折腾了一大圈,直到今年年初才被她前老板捞回老东家工作。
入职后对象的工资被压了 30%,相当于大厂取经两年归来分毛没涨,她心里一直不是很舒服,但我们看今年这个求职卡第一学历的情况,我们打算还是觉得先稳一稳再说。"
@甜橙
" 我的大厂之路,说好听了叫与公司共同成长,说难听了是全靠苟。
其实说起来,我所在的公司跟大家认知里的 BAT 比起来只能算中厂。
我大二就在这儿实习,那会公司还在天使轮,进公司没任何门槛,后面我拿到毕业证第二天就直接转正上班了。
再后来公司发展好不错,顺利拿到几轮融资,又顺利上市,部门也经过几次拆分又合并,我在疫情停薪留职时期刚好做手术修养也没离职,熬成了大部门里司龄最长的员工,从一开始义务给新同事对接公司各种前情提要,到后来被 HR 领导发掘到组织文化 team 主管培训。
虽然收入确实跟业务部门的名校卷王们没法比,但我至少能按时下班,还有早年入职才能轻松拿到的期权福利。只要不跳槽,我就不会有学历择业压力。"
不同于本次采访接触到的应届生同学们的焦虑,已经身在大厂的二本过来人身上,拥有更多实干派的色彩,他们也给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基于个人经历的金玉良言。
" 如果你还在大三,抓紧看看自己未来想干岗位的软硬要求,能补齐的,趁现在抓紧补齐。另外我的建议是,不打算考研考公的话,省下来的时间能早实习就早实习,别小看实习,你能多认识行业里的人,提前熟悉行业里的工作,运气好说不定能直接转正,运气不好你至少还能掌握一技之长,比如做图、做 ppt、写稿、做数表、账号运营,哪怕做个接单的外包也能养活自己,实习这几年,你肯定能遇到口口相传的甲方。"
" 心态很重要,我们确实在高中三年落后那些考上名校的好学生了,但并不代表一直会落后。面试的时候,HR 会在各阶段不断强调你的学历不如人,但要记住你能坐在这里跟其他人一起面试,就证明你能力过关,他们过度的施压大概率是只想给你开底薪 offer 的前摇,别被 HR 多说几句就忙着自卑了。"
" 作为一个双非出身的基层小组长,我给双非实习生转正唯一原因是 ' 他能干活 ',至于那些高瞻远瞩的人才储备,是公司管培生计划考虑的事。"
" 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怀疑自己,二本也是本科生,别看低自己,大部分省份一本上线率不到 10%,二本才是毕业生的主流。实在不顺利也别光盯着大厂看,在北京找月薪 8k 左右的中小厂工作还真没那么难,先入职成为熟手再跳槽。"
" 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选对游戏场景很重要,没有那块黄金敲门砖也别气馁,但是一直在桌上很重要。"
" 这几年我的感触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包括学历在内,一切看似坚固且不会动摇的东西都不存在,很多工作都是突然出现的,比如这两年市场急缺的小红书投手,都是 00 后,大部分内容运营是没机会在公司里实践的,想成为市场急缺的人,大部分靠你平时自学。所以要学会柔软的像颗荇菜,跟着水流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
" 学会厚脸皮,跟老师多打听打听学院在大厂的学长学姐们,看有没有机会实习或者推荐工作。在导师资源不多的领域,在职学姐学长的推荐可比老师的推荐有时效的多了。"
尽管我们从小就被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 "、" 知识改变命运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实用主义的知识与校园能学到的知识,是存在一定偏差的。
对于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的人,就必须手动修正这些偏差," 找对人,做对事 ",才能找到那条真正的路。
而当你有其他光环加持时,第一学历就没那么重要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徐小妙,36 氪经授权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