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特斯拉Robotaxi首秀

访客 2024-10-11 14:50:22 71014 抢沙发
特斯拉Robotaxi首秀摘要: 在推迟近一个小时后,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终于开始,时长仅有半个小时,并未带来大家期待已久的特斯拉低价车。发布会的举办地点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现场布置了二...

在推迟近一个小时后,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终于开始,时长仅有半个小时,并未带来大家期待已久的特斯拉低价车。

发布会的举办地点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现场布置了二十多辆特斯拉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特斯拉CEO马斯克乘坐其中一辆进行了绕场一周的无人驾驶演示并进入会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这一场地相比公开道路来说,相对封闭,规则更清晰,突发状况也更少,或许更适合还是原型车的特斯拉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演示。

自4月份官宣要发布其 Robotaxi之后,每个人都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特斯拉是否会公布商业化战略,以及马斯克可能会宣布哪些惊人的时间表来推高特斯拉的股价。

根据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特斯拉的营收同比下跌了3%,为468亿美元。股价也在上半年累计跌超20%,市值蒸发超1600亿美元。

业绩遭遇挑战,特斯拉急需“翻身”机会。

Freedom Capital Markets 首席全球策略师伍兹(Jay Woods)表示,特斯拉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上涨了12%,这表明交易员们正在高度期待其最新发布会。

Robotaxi首秀

没有方向盘,成本低于3万美元

与之前猜测的一致,马斯克将这款自动驾驶出租车称为Cybercab。这场发布会原本预定在8月举行,但由于“车头设计有重大变化”,特斯拉不得不推迟这一日期。

在车内结构设计上,该车没有控制装置,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外观设计上与Cybertruck一般充满未来感,车门像蝴蝶翅膀一样向上打开,车厢很小,只能容纳两名乘客。

这也证实了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去年在《埃隆·马斯克》一书中透露的设计理念——一款双门、双座、类似 Cybertruck 的紧凑型车,带有棱角分明的边缘和不锈钢饰面。

该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当时马斯克和团队对于车辆造型也曾有过纠结:到底是应该稳扎稳打做一个符合目前法规要求、有方向盘、有踏板、有侧后视镜的车,还是一步到位做成真正的自动驾驶车辆?

最后马斯克坚持逼自己一把,“不要侧后视镜,不要踏板,不要方向盘。我拍板,我负责。”

在配置部分,特斯拉Cybercab一如既往采用纯视觉路线。此外,该车辆没有插头,将通过感应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

车辆成本部分,马斯克表示,成本将“低于 3万美元”对比下Waymo的数据,根据“木头姐”Cathy Wood率领的方舟投资(ARK)估计,Waymo 的车辆生产成本超过 10 万美元,仅其传感器组一项就约为 4 万美元。

至于 Cybercab 的生产排期,马斯克表示,计划“明年”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推出 Model 3 和 Model Y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而Cybercab要到“2026 年……2027 年之前”才会投入生产。

不过,特斯拉的产品发布与产量提升之间一般都存在滞后。最短的间隔是 Model Y,为10个月,而Cybertruck 则用了48 个月,Semi 则用了79 个月。

至于后期如何运营,马斯克并未在现场做详细解释。他设想,车队运营商将购买并运营一批 Cybercab,就像今天 Uber 平台上的一些人所做的那样。

此前,特斯拉的支持者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亚当•乔纳斯( Adam Jonas)表示,他预计特斯拉将在自动驾驶出租车方面采取“双重策略”:一个是提供“受监管”的自动驾驶/FSD 拼车服务,另一个则是完全基于应用程序的自动驾驶 Cybercab。

方舟投资(ARK)在一份报告中猜测,从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大部分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可能由第三方合作伙伴拥有和运营,特斯拉自己托管叫车平台,或许还会维护一小队自己的车辆。

入局晚,挑战多

发布原型车是一回事,商业化又是另一回事。

当马斯克在 2019 年首次提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想法时,他当时认为,一些现有的特斯拉汽车只需进行软件更新即可充当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这可能会为特斯拉车主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不开车时通过汽车赚钱。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马斯克再次重申了这一想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斯克承诺自动驾驶驾驶出租车的这几年时间里,竞争对手已经制造并运营了类似的产品。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 Waymo 已在美国多个城市运营商业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截至 8 月,每周付费乘车次数超过 10 万次;亚马逊旗下的 Zoox的自动驾驶叫车服务即将在拉斯维加斯迎来首批公众乘客;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虽在去年暂停运营,但最近也传出消息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恢复全自动驾驶的运营,并在2025年初开始收费;而在中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百度也在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Robotaxi想要落地,还需要面临与同行一样的政策、市场接受度、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此前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在美国体验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根据博主贴出的乘坐订单信息显示,他乘坐了9英里(约为14.4公里)路程,结果收费120美元(约合人民币873元),折合一公里60元,价格相当昂贵。

特斯拉能否在入局更晚的情况下,把价格“打下来”,并不确定。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也仅给出了一个预估数字: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成本可降至每英里20美分(当前约1.4元人民币),算上税费则为30到40美分(当前约2.1到2.8元人民币)。

Cruise的创始人凯尔·沃格特在特斯拉发布会开始前几个小时在X上发了一个长帖,里面提到了新Robotaxi公司需要注意的15歌关键点,分别是:堵塞交通、检测碰撞、人工智能的覆盖范围、急救人员、连接中断、传感器清洁、降级状态、拥堵控制、紧急车辆检测、长尾检测、责任、监管与许可、恶劣天气、靠边停车、当地法律。

挑战重重,为何马斯克非要坚持研发Robotaxi呢?

*个原因可能是这个市场利润丰厚。方舟投资在上述报告中估计,随着自动驾驶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的净收入可能扩大到约4万亿美元。

第二,多年来,投资领域一直有一种说法是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股,而非汽车股。毕竟,特斯拉市值为7000多亿美元,是福特和丰田的总市值的近三倍,但特斯拉每年生产的汽车数量却要比这两家少得多。特斯拉的技术部分主要来自于自动驾驶,因此能否解决全无人驾驶问题就是特斯拉价值高低的关键区别所在。

第三,对于特斯拉自己来说,如果将FSD 成功融入到Robotaxi 中,就会形成FSD的软件能力+Robotaxi终端的协同效应,特斯拉就可能成为Uber、Lyft 甚至亚马逊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换句话说,就像亚马逊最初是一家图书销售平台一样,特斯拉Robotaxi可以将公司转型为一家交通即服务 (TaaS) 公司,这将为其自身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

第四,特斯拉的销量在下滑,需要新的期待推高特斯拉的股价。特斯拉报告称,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4.8%,交付了约44.4万辆。其中,在美国市场,根据考克斯汽车公司(CoxAutomotive)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国共售出约30.4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0%。特斯拉共售出约19.8万辆ModelY,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

第五,则是马斯克本人的宏伟愿景。他一直希望让特斯拉打造出一辆在没有任何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完全自动驾驶的车辆。多年来,马斯克一直承诺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但至今尚未推出。尽管特斯拉在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FSD)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项技术仍不是完全自动驾驶。

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吴新宙就曾评价:“特斯拉FSD*的作用是推动业界跨越式的发展,抬高了上限。” 但还是原型车的特斯拉Robotaxi在现实世界中究竟表现如何,能否复制FSD的故事,并且携乘用车辅助驾驶优势席卷市场,恐怕并不容易。

但我们也确实看到了特斯拉Robotaxi对行业“立竿见影”的带动效果。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在昨日微博上发文称,正在加快小鹏Robotaxi业务步伐,明年下半年将在量产车上实现对标海外一流Robotaxi的软件使用体验,计划2026年正式推出Robotaxi。

One more thing

在本次发布会上,马斯克还展示了一款名为 Robovan 的电动厢式载人交通工具,配有滑动玻璃门和面对面座位,车轮向内收起。马斯克表示,该车最多可搭载 20 人,也可用于运输货物。

“Robovan 可以解决高密度问题,”他说。“所以如果你想带运动队去某个地方,或者你真的想把旅行成本降低到,每英里5到10美分,那么你就可以使用Robovan 。”

在特斯拉的秘密宏图计划第二篇章中曾提到过,正在开发“高乘客密度城市交通”,并暗示可以部署自动驾驶巴士。

与Robovan 汽车一同亮相的还有特斯拉的一系列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一段视频中还可以看到该机器人执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务,比如从门廊上取包裹。

马斯克表示,Optimus机器人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你可以走到他们面前,他们可以为你提供饮料等服务。”“我认为这将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特斯拉Robotaxi首秀

据现场介绍,按规模生产的Optimus机器人成本将在2万美元至3万美元之间。

马斯克认为,公司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而不仅仅是销售电动汽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发布会前外界高涨的期待相比,这次发布会无论是从时间长度上,还是信息密度上都不太成正比。马斯克能否借此再造一个“特斯拉”,可能性或许并不如期待的那么大。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101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