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7日,中国在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的第五座科考站——秦岭站宣告落成。南极大陆,这片辽阔而神秘的冰雪世界,长久以来激发着人类的探索欲望。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南极已迎来了十多个国家在此建立的上百座考察站,而彼时中国对南极的认知尚浅,连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都难以寻觅。郭琨,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的首位站长,深刻意识到南极科考站的建立与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紧密相连。
从1984年起,中国在南极的科考事业逐步推进,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秦岭站相继建成,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支持体系的日益完善与壮大。在这四十年间,中国在极地探索史册上镌刻下了辉煌的篇章,其背后的实力与自信源自何处?
秦岭站作为新时代首个常年运营的科考站,其建设过程严谨细致,确保所有可能的问题在国内得到解决,避免在极端恶劣的南极环境中出现差错。在那里,哪怕是机械师进行车辆维修这样简单的操作,也需面对因寒冷导致的冻伤风险。
中国南极考察队在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同时,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身后14亿人民的支持,这种集体力量和国家后盾让每一次挑战都变得不那么孤单。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也在书写着人类历史的新篇章。6月,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1935.3克月壤,这不仅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取样,也是中国航天的一项世界纪录。伴随月壤一同留下的,还有在月球背面首次独立动态展示的五星红旗,正静静地“飘扬”在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雨兼程,从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到嫦娥四号的月背登陆,再到嫦娥五号携回月球样品,每一步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这二十年,也是资深航天记者崔霞见证并记录中国探月壮举的二十年,她的记忆中满载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
而在国内,深中通道的通车标志着大湾区交通网络的重大飞跃。这个世界级的跨海通道不仅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甚至改变了大湾区的“饮食版图”,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烟火气更浓。
无论是南极科考站的建设、月球的探索,还是深中通道的通车,这些宏大的工程项目无不彰显了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它们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强大动力。未来,科技的自立自强将继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无限可能,铺就更加美好的生活之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