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鸿蒙之父”王成录:开源鸿蒙生态要成功,至少要2000万开发者

访客 2024-10-08 10:54:12 34711 抢沙发
“鸿蒙之父”王成录:开源鸿蒙生态要成功,至少要2000万开发者摘要: 10 月 8 日,华为原生鸿蒙系统 HarmonyOS NEXT 正式开启公测,首批公测机型包括华为 Mate 60 系列、Mate X5 系列和 MatePad Pro 13.2...

10 月 8 日,华为原生鸿蒙系统 HarmonyOS NEXT 正式开启公测,首批公测机型包括华为 Mate 60 系列、Mate X5 系列和 MatePad Pro 13.2 系列。此前,还有消息称,鸿蒙 PC 也将在年底前上市。

做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场,不仅要带来差异化体验,更要联动生态伙伴的加入。在 2020 年,华为将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捐献给开放源子开源基金会,形成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定位为面向全场景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深开鸿 CEO 王成录

“鸿蒙之父”王成录:开源鸿蒙生态要成功,至少要2000万开发者

在 " 鸿蒙之父 " 王成录博士看来,世界如果再出一个生态,一定是在中国。并且,这个系统本身是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唯一一次领先的,而且这个领先正好和产业周期匹配在一起。

2022 年 5 月,王成录从华为离职,正式加入深开鸿。他表示,深开鸿创立之初,初心就是做生态平台型的企业。经过三年准备,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可以支持伙伴去做开源鸿蒙生态产业的能力。" 出来之后我也是很兴奋,可以延伸到所有的设备上,把生态的数量做大。一套系统就把所有设备都管了,不断验证下,证明我们之前的思路是正确的。"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 70 家共建单位加入 OpenHarmony 生态、8000 多名共建者参与贡献,贡献代码超过 1.1 亿行,超过 750 款软硬件产品通过 OpenHarmony 兼容性测评。其中,深开鸿是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 A 类捐赠人,也是 OpenHarmony 核心共建单位,社区贡献代码量已超过 410 万行。

在技术方面,王成录提到,技术使能是基础,贯穿合作伙伴的全生命周期。KaihongOS 是采用单芯多 OS 混合部署的 OpenHarmony 操作系统,并支持星闪,在其设备上,SLE 相比 BLE 5.0 在设备发现、传输速率、时延时有显著优势。

同时,KaihongOS 实现了与 HarmonyOS Next 的跨生态互联互通。" 作为基于 OpenHarmony 的同根同源系统生态,KaihongOS 和 HarmonyOS Next 的互联互通,各类设备和数据之间实现自然流通和无缝交互,构筑 toC 和 toB 鸿蒙生态统一互联底座。"

而在华为鸿蒙 PC 推出之前,深开鸿则是抢先发布了基于 KaihongOS 打造的全新 AI PC,涵盖 PC、Mini PC、笔记本电脑多个不同形态产品,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国产 CPU 芯片。王成录表示,华为肯定是我们的 " 灯塔 ",开鸿 PC 支持与 HarmonyOS Next 生态设备互联互通。一个新生态系统需要更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的人做才好,才真正能把鸿蒙 PC 的生态做起来。

在交流中,王成录还对钛媒体 APP 指出,操作系统的核心就是生态。通过复盘信息产业发展史上操作系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他认为,一个操作系统若达不到 16% 到 20% 的市场占有率,是发展不下去的。" 所以,这是我们在各个领域去做操作系统时必须爬过去的分水岭。"

如果用 PC 时代的微软、智能手机时代的谷歌以及苹果这三大生态系统作为参照物,王成录认为,开源鸿蒙生态的成熟以及成功,开发者数量至少要在 2000 万。" 人少了就没有意义了,而且这是咱们做生态最大的优势,因为自己国家的生态伙伴就够了。至于这个时间节点,或许会是在 2027 年。"

据了解,为了推动开源鸿蒙人才培养,深开鸿与北京理工大学、中软国际联合成立了信创学院,随后又联合推出了 OpenHarmony 领域的教材。王成录介绍,进入 2024 年,深开鸿除了深入推动产业落地和人才培养,还携手业界的资本力量推动生态发展。目前构建了人才基金和产业基金,支撑整个开源鸿蒙生态的伙伴。

需要指出的是,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的加入,加速了开源鸿蒙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于开源鸿蒙生态内部的竞争,王成录并没有过多的负面担忧,直言这是一件好事。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生态的参与者少,那就完蛋了。另外一方面,开源鸿蒙这套系统是可以用在千行百业的,大家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就比如安卓,不仅仅是用在手机领域,很多赛道都可以开发。

" 其实,这也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验,需要有对未来的研判能力。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将来企业超过 10 年寿命的都会很少,这个周期会越来越快,未来就是看企业的领头人对未来的判断准不准,方向和节奏这两个缺一不可。"(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47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