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由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导,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主办的“2024陕西科创投资生态大会”在西安召开。现场专家学者、投资大咖、产业企业、活跃机构各方头部力量相聚“硬科技之都”,激活新质生产力,加速科创投资生态布局,助力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本场《股权投资护航“专精特新”》专场对话由中兴众投创始人、总经理闫足主持,专场嘉宾为:
南方建信总经理黄 勇
西高投副总经理聂 梅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 晟
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彬彬
龙鼎投资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叶楠
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翔宇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华夏报道网 (ID:pedaily2012)编辑:
闫足: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下午好,很荣幸受陕西省政府引导基金以及清科的邀请。中兴众投是中兴通讯旗下目前唯一具有募投管退全流程业务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很高兴现场各位嘉宾一同探讨关于股权投资如何护航“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首先请各位嘉宾简要做一下自我介绍以及与“专精特新”的渊源。
黄勇:南方建信是兵装集团下面一个基金平台,我们的基金定位是产业基金,因为我们背靠的是产业集团,所以说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服务于产业集团,这个服务主要体现在:一是我们是投资集团产业链上的优质项目,发挥雷达或者探头的作用,来为我们产业链做强链和补链,同时也进行一个产业赋能;二是服务集团,为了产业板块的扩张,比如说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来为集团产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像“专精特新”这种企业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对象,刚才说的渊源从此而起。
聂梅:西高投是本土一家投资机构,隶属于西安高新区,是高新区下属三大国企之一,高新金控集团的一家子公司,主要做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这些业务。
西高投的历史比较久,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和深创投同期成立的创投机构,成立至今,现在西高投注册资本是8.38亿,作为一家政府的投资平台,我们过去主要是以自有资金直投模式,发展到现在注册资本8.38亿,我们的总资产将近60亿,从2015年起我们逐渐开始进行基金管理,现在我们的基金管理支数达到19支,备案基金规模165亿,在投资领域方面,我们主要是围绕西安高新区的55611产业体系,主要投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等这样一些领域。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现在投了200多家,退了40多家,也有10家投资企业已经上市了,投资业绩是这样一个情况。
经过这些年在行业内的积累,也是经过几代西高投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在全国创投机构基本上排名前50,在集成电路还有先进制造这些行业,这些单项方面我们也进入过全国前十。
说到“专精特新”渊源,我们天然的基因跟“专精特新”密不可分,因为高新区本来就是“专精特新”重要的高地,一个资源的聚集地,因为也有一组统计数据,西安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大概有82家,占到西安市占比大概是57%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560多家,占比大概也是55%,所以本身我们是处在“专精特新”资源的聚集地。而且西高投投资“专精特新”,如果说我们从时间维度来说,可能渊源特别早了,99年成立,我们2001年就投了一家企业,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退,这家企业现在也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我们把西高投自己投资的案例也进行了梳理,我们目前投资的项目里面“专精特新”占比达到75%,所以说这个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王晟:我解释两个问题,第一个英诺跟西安有什么关系,第二个英诺跟“专精特新”有什么关系?
我们在西安前两年设了一支基金,也是围绕西安学术高地、科研高地以及产业链进行投资,旁边的星环聚能我们也是第一轮投资人,我们在西安投了一些优秀项目。
当然英诺本身是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一个投资机构,我们在硅谷、中国香港也都有基金,我们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基金,对于英诺来讲,我们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具有相对更全球化的整体投资视野,包括在这一波AI、机器人领域,我们频繁地和美国那边投资人,尤其是华人投资人高频互动,我们投资项目也和海外对接还是蛮多的。
拉回到“专精特新”,英诺最早成立的时候是为了服务清华校友创业的,目标很单一,随着体量越做越大,我们变成了综合性投资基金,过去我们也是美团的天使投资人,其实大家可以看到过去我们投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平台经济、文娱这些项目也蛮多,但是到了大概2018年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移动互联网模式创新这一波基本上快走到头了,大概在2019年我们基本上下大决心开始往投科技方向去走,我们也是深圳天使母基金第一批的支持的子基金,而且我们是第一个把深圳天使母基金回购的基金,因为我们的基金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我们也是少数深圳天使母基金支持的,又发了第二期,已经发完了,投资效率也很高的基金。
英诺从2018年、2019年全力转向我们现在投科技,非常多的“专精特新”项目,包括我们8月份刚刚上市的苏州珂玛,做半导体材料的,还有马上在美国上市的做Robotaxi的文远知行,都代表了我们在“专精特新”这个领域早期投资,尤其我们是早期投资,我们都是第一轮投资人。
王彬彬:陕西星环聚能是一家做聚变能的科技企业,相对传统核能有经济、安全、绿色以及无限的优点,所以说聚变能是人类终极能源方案,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技术挑战。人类在这个技术上已经做了差不多50年的研究,由于聚变能前期研发投入非常高,导致即使通过国际合作,聚变能研发依旧处于比较迟滞的地步。但是随着这些年,尤其是近20年,包括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目前风行的AI技术,甚至是高温超导材料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家可以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聚变能。2018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商业化开发聚变能的风潮,我们是来自清华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我们这个团队从2000年开始,就投入到聚变能的研发中,不过以前相对而言人员规模比较小,所以做了一些偏重物理方向的研究,当然在这20年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运行一个小型的试验装置,通过这个试验装置,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21年我们成立了星环聚能,想通过社会融资去扩大我们的队伍,以一个更加高效的方式推动聚变能的发展。
2022年6月份我们完成第一轮的融资后,开始进行第一代装置的建设,并在2023年7月份实现等离子体电流超过100 kA.通过这个装置我们想要验证几个核心问题,其一是建造装置的能力,其二是验证我们创新的加热手段,通过这个手段结合正在兴起的二代超导材料,可以将装置做得更加紧凑,在紧凑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降低装置的开发建设难度,同时也能降低建造成本,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整个聚变能开发的快速迭代。
我们希望通过团队努力,能够在10年的一个范围内,把聚变能推向商业化的程度,我们公司目前有差不多120人左右,70%都是研发人员,其中硕博比例在50%以上。通过这么多人努力,我们的研发节奏就会是运行一代装置,然后再设计、建造下一代装置,以快速高效的可迭代方式推动聚变能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显著提高了球形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性能,实现了等离子体电流翻倍,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提升超过2倍,最高电子温度超过1.2 keV。这在目前国际上,尤其是球形托卡马克领域里都是比较领先的水平,我们未来要继续推进包括高温超导磁体开发以及下一代装置的建设,计划大概在2年内能够建成达到聚变条件的一个装置,也希望我们能够早日用上聚变能,谢谢。
吴叶楠:龙鼎投资注册在西安,成立于2015年,但是我们成长于珠三角地区,我们从2015年开始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半导体团队,我本人是在清华微电子读博,我们团队几个负责人都来自海外的半导体大厂,所以我们在半导体产业建立了比较专业化的队伍,目前管理规模是在110个亿,我们目前投半导体相关项目有80多家,在2022年开始转型成国际化机构,进行海外布局,我们2022年开始收购欧洲的半导体公司,我们现在在向产业资本转变,同时我们自己有控股的半导体晶圆制造厂,有控股的半导体装备公司,明年我们的半导体装备公司也会启动IPO,这样就完成了从财务投资向产业资本的切换,我们未来会继续聚焦在半导体产业链进行深度布局和早期项目孵化。
我们目前已投的企业有38家已经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像半导体装备、材料,这些细分领域它天然具备了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特性,这些企业它都是在比较细分的赛道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耕耘,甚至十年磨一剑,这也是我们未来会继续进行深度布局的一个方向。
杨翔宇:首先回答一下闫总的这个问题,跟“专精特新”的关系,陕西省一共18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陕西省有1200多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我们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其实聚焦到“专精特新”这个赛道应该说是有至少3-4年的时间了,目前这180家里面大概90%是我们的客户,1200多家里面我们的客户占比56%,当然我们还在路上,这就是我们跟“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渊源。
第二个介绍一下我们是谁,我们招商西安分行作为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来到西北地区,从2015年就设立了投资银行部,主要是做一些发债、并购,包括使用集团内多牌照的金融手段,来帮助企业做一些各种各样需求的解决方案。
刚刚我们在另外一个房间的时候就说到了,银行做“专精特新”是被逼出来的,为什么呢?以前是银行的好时代,做一些政府融资,做一些头部企业,其实有很多钱赚的,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银行又不做股权投资,做三五千万贷款,存贷利差也不是很多,不如以前好的年景了。但为什么现在做这块呢?从商业逻辑角度出发,还是要回归到银行的根本逻辑和现在企业的根本需求上来,银行的根本逻辑,盈利从利润表的角度上来说有两点:第一点是存贷利差,你要想赚存贷利差,根本点你得知道存款在哪里,贷款在哪里,这是存贷利差的前期条件,很显然“专精特新”它的成长性毕竟是通过一个标签筛出来了,它代表了未来很大一批成长型企业。整个招行西安分行我们目前服务了98000多个客户,这里面可以看到我们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量1千个左右,而这一批企业一定是未来3、5、7年以后最有钱的一批企业,同时他们也是金融需求最丰富的一批企业,你抓住它就抓住了最关键的存贷要素。第二个,你可以看到赚钱的来源于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财富管理或者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我们在十年前做了一个统计,陕西省的前十大首富来自于什么行业呢?不是开矿的就是房地产,基本上就是这两个行业,现在陕西省的十大首富基本上7-9个是来自于咱们科技股,比如隆基,其他硬科技的企业,通过上市去获得巨额财富,所以财富变迁也铸就了银行的财富管理要从传统的行业转移到具有成长型的“专精特新”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些员工,这些员工他未来会参加员工持股,他会解禁,他会有钱,也会成为我们的服务群体,这就是银行转向“专精特新”必然的原因。
抛开利润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也是由客户需求、企业需求和银行定位来决定的,招行在西安目前做到了银行业的前五名,我们想做得更好一些,怎么做呢?恐怕要把这部分企业服务的更好,很显然这部分企业需求远不止我们传统认为银行只能做贷款,只能拉一点存款,就这么简单,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元的,而在服务多元的需求当中,我们势必要用到非银行的一些手段和牌照,租赁牌照、保险牌照、理财牌照等等相关的综合化服务。比如今天主题叫股权投资护航“专精特新”,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招商银行也是在护航股权投资。怎么说这个事呢?现在股权投资大家都知道退出很难,加上有触发对赌法律上的一些事情,现在退出这个事情就变得很迫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招行可以做一些撮合交易和并购过程中的融资交易。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我们做了将近20个亿并购交易,多数是在“专精特新”企业的股权交易这一块,我觉得未来的空间都很大。这个算是回答闫总的问题。
闫足: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借此机会,我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中兴众投,中兴众投是中兴通讯的一级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兴通讯目前唯一展业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依托中兴通讯在 ICT行业三十余年的深厚积累及数字经济时代多元产业链条,围绕通信、半导体、信息技术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资本支持、产业资源,希望发挥中兴的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帮助投资企业进入行业头部。
话题再次给到各位嘉宾,与其他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有哪些特点?创投机构如何更实效的帮助“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银行可以为专精特新带来哪些创新产品?
王彬彬:创投机构对我们来说是衣食父母,我们是做聚变能开发的,从理性的角度来讲,在10年内只能勉强达到商业化的这样一个目标,甚至10年内能达到的话,已经是一个比较顺利的结果。其实聚变跟做芯片或者做航天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成功,那我们核心的主体业务就不可能有盈利的手段,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实现的方式下去对外提供电能。但是火电就不一样了,哪怕我推力比较少,不能回收,我依然可以提供商业订单。跟芯片相比,我14纳米有大批客户,从利润上讲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所以说回到我们公司,我们需要有创投机构来给我们前期投入,包括上午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就是现在要讲究耐心资本,针对的其实就是我们这种企业。规模不是特别大的,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从市场前景来看的话,又有很大潜力的这种企业,我觉得是创投机构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创投机构可以通过多个项目把风险相对分散,这对整个社会是非常互利的。
回到我们的护城河,我是公司的CTO,从我的角度来看,只要我能理解的技术好像都没有护城河,但是现在的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规模化,而且越来越精细化的发展,所以说现在技术更多的是成本控制跟整个工业链的控制。我们虽然是一家小企业,但因为我们要做聚变装置,即使没有核设备领域要求那么高,但是也面临极端物理场的需求。我们自己也在整合这一套供应链,比如好几米大的腔体,这个腔体要做到什么精度,包括磁体会面临几百吨或者上千吨的力,这样复杂的场景,这些场景也需要整合供应链。整合供应链是我们很基础的部分,更多的我们还要去做物理方面的探索,因为这涉及到整体的控制和运行水平,我们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跟别人之间的门槛,去拉开这种差距,最终实现我们的护城河。
关于“专精特新”,我的感觉现在是有实无名,我们还没有正式申请下来“专精特新”,但无论在专业、精心,还是独特、新颖,我们都是满足要求的。而且整个供应链接触中,我们发现“专精特新”对于全世界的商业生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比如前几年高端仪器比较火,不仅仅是高端仪器,里面的部分材料、部分传感器,哪怕是一个电子都有可能是“专精特新”的,因为这边有很多高科技投入的产品或者设备,这些设备可能在欧美、在日本,由于前50、60年的工业化积累,他们有很多,比如说有些集团的支持,导致他们有一定的专利壁垒,以及技术壁垒,而且这些产品可能市场上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多,所以说我们就只能通过进口或者说全世界就只有这样一些所谓的“专精特新”或者说隐形冠军在承担这项任务。
但是我们在不断的开拓中也发现,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端化的仪器或者设备正在走向国产化,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科技的设备都是通过研究所、高校,甚至是中国科学院体系孵化出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这是他们做市场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的前期投入本质上来讲是国家或者基金的钱,这方面的投入导致他们的研发成本比较低,而且是面向国家的需求。
我想说对于企业而言,可能很少有企业家能够有魄力拿出几千万到一个亿去做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可能你做出来之后要把你的研发成本均摊的话,要10年、20年才能获得盈利,我觉得这方面也是我们创投机构对“专精特新”进行支持很重要的意义。谢谢。
杨翔宇: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现在能拿出多少本钱到“专精特新”这个赛道,这个取决于银行控制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水平,如果目前银行不良率相对比较低,同时拨备覆盖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它就有可能拿出相对来说更积极的信贷政策来服务这样的企业。实际上银行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它对于企业的了解是远不如创投机构了解的那么精细,再加上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非企业出身的,那么对于大部分银行的挑战,最重要的怎么判断这个企业到底会不会出风险。银行是否有这么多本钱就很重要。
第二个我们现在配套的产品,其实就是我刚刚讲的内容,怎么样能判断这个企业尽量还得起钱,我们其实给企业打了标签,叫创投贷,给这些优质头部基金管理人投资的企业。我们还发布了一个品牌叫聚力共链,就是给成熟的链主企业,这个链主企业对应的供应链或者投资链上的企业,会得到相关的授信;还有通过线上这个产品,通过这些产品能够丰富我们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品类。企业在最初始的成立阶段是比较难贷款的,银行很难判断所以很少有银行可以做,但只要过了第一轮融资,大部分应该都可以在招行申请贷款,比如线上有个产品叫招企贷,最高300万额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我个人认为目前招行在整个科创类企业成长过程中,简单的贷款融资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全的,申请通过率应该也是相对比较高的,如果说是大家在体验上,可能不是特别好的话,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可以尽量做一些调整,这是在简单融资这一块。
另外讲到我们相对来说综合化的解决方案上,其实我们有两款产品,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来说一下的,第一款就是我们比较特色,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大家在估值比较低的时候给员工做的持股计划,在企业还没有明确上市的未来预期和可流通的股票情况下,员工持股计划我们做了很多案例,这个地方算是我们招行的强项。第二款,我们有个专利融资产品,就是知识产权贷款,发明专利、实用专利都可以;另外我们跟自己体系的招商局租赁合作了一个产品,能把知识产权当做租赁物,直接放租赁款,这两个产品都可以直接拿知识产权做融资,这算是特色产品。
闫足:台上还有四位创投机构嘉宾,我想请四位嘉宾分享为企业能做什么有效的支持,另外除了这个问题之外,给我们陕西省“专精特新”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黄勇:现在“专精特新”这种企业一般都是属于中早期企业或者中小企业,他们的特点主要是高投入、高研发,切入到细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专精特新”一般在人才、技术、市场、资金方面都有大量的需求,作为一个创投机构,我们把自己定成产业方的投资机构,我们一方面具有与一般的市场化机构一样的特征,就是我们有基金,我们可以投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所以说我们对“专精特新”来说,同时我们又是产业方,所以我们对“专精特新”这种企业,我们一般可以发挥两方面作用:
一是资金支持,这一方面这是我们私募机构具有的特征;我们作为创投机构也联合一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去年底我们在陕西省设立了一个12亿的基金,这个主要是和建行一起设立的,当时我们跟建行达成一致,提供一个新的产品,叫做投贷联动,只要我们投的企业建行就会配比一定的贷款金额,基本上大概是三比七或者四比六的规模,这样也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资金需求。这是一方面,就是资金提供。
二是我们背靠产业集团,我们的产业链也比较长,我们主要是两个方向,这两个产业的产业链都比较长,在这个产业链上,这个产业升级需要大量“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提供产业链上的产业协同,这种产业协同我们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产业上的市场、研发、合作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在去年我们曾经投过一个企业,就是投我们陕西省的一个企业,这个在投完之后,我们帮助这家企业和相关产业链对接了,大概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个集团产业上的13家企业,大概有17个项目和我们投的这家企业进行合作,实际上这种合作也是互惠互利、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给予对方产业支持。
聂梅:我觉得作为创投机构大家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坚定地投,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现在国家发展“专精特新”是一项国策,今年其实财政部、工信部也都出台过相应的一些文件,进一步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支持“专精特新”来做“三新一强”,我们西高投作为区级政府下属的投资平台,首先积极响应国家的国策,即便现在资本市场环境,应该说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其实环境不是很好。很多机构也募不到资,企业融不到钱,尤其我跟黄总是国有的创投机构,对于我们国有创投机构我们冲在第一线,我们坚定来投资。
关于其他的,我们能够给企业做什么?创投机构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我们在投资过程当中,我们的尽调就是对企业很好的一次健康体检,在尽调过程中企业有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跟企业很好地去沟通,来协调解决,能够帮企业规避一些规范性的问题,帮企业来做一个规范治理,这是投资过程当中的一些事情。
投后我们也有很多能赋能的事情能做,比方说就我们西高投来说,我们机构自身从2015年开始,就比较注重投后的赋能,我们当时还有专门的子公司,还有一些业务部门是专门来做投后赋能这样的一些事情,当时我们还打造了一个众创空间,叫金服时空,专门给区内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来做各种免费的培训、融资对接,这样的一些事情,后来我们也打造了一个叫“化龙会”的品牌活动,我们跟银行、券商、各种协会、媒体,包括市场资源对接,还有帮企业做宣传,拓展他们的知名度,带领企业走进上市公司,学习上市公司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包括他们在上市过程当中比较好的经验,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给我们投资的企业进行赋能。
我们西高投背后还有高新金控集团,这一点是我们和其他机构不太一样的,我们集团本身它就是个类金融机构的综合体,除了我们西高投这个子板块以外,我们集团还有担保、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等这样一些类金融的工具,对于我们被投的企业,我们可以在股权投资的同时也给企业共同来嫁接,不管需要担保也好,如果说企业扩大生产需要进行设备购置的过程中,融资租赁等等这些手段,我们可以给这些企业一体化运用这些手段,这是一方面。
而且我们集团也承载了一些产业园区的建设,我们目前集团有四个产业园区,包括西太路上的电子谷、还有增材制造园,先导院南区、前海园等等,这些园区总共有100多万方,我们能够给企业提供比较好的办公、生产空间,我们的投资经理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企业有这样的需求,不管我们投没投,投前投后我们都会帮企业做这样的服务,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家国有创投机构能够为企业所做的事情。
王晟:当你这家机构越强大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情越多,举个例子,比如提我名字,任何AI企业都可以在华为拿到30万免费的算力,它甚至可以给到100万,提我的名字可以在AWS拿最高补贴2万美金,也可以在阿里云拿10万算力,最高拿到100万。我想说当基金能力越大的时候你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比如我们在西安投资的优艾智合,它非常重要的一个订单就来自我们的LP京东方。
我想讲两个事情,投资机构天然的对早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是有巨大支持的,我们看美国的一个统计,时间是70年代中后期到2014年,美股上市公司中,大约有50%的是由VC投资设立的,但是这些公司的科研投入占到了接近90%,也就是说剩下那些企业传统的消费,各种企业,或者没有VC支持的这些企业,它不是一个重视研发科技投入的,因为VC都非常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都非常清楚在经济学里,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科技创新驱动的,尤其是做早期投资,就是筛选最好的有科技创新基金的企业,在最好的科技创新的方向上用我们的能力帮助它,这是第一点,这是现实情况,它已经是这样了,大家不用怀疑科技投资机构对于这些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回到一点,我觉得基金给这些创始人非偶然性的最大帮助,我讲的好多都是偶然性的,非偶然性的最大帮助,第一个来自于基金的品牌。拿我们最近投的一个案例,我们刚给他打钱2个礼拜,最近这两天无数人都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让我投+轮,我已经拒了十几家,现在是++轮,说我+轮投不了能不能投++轮,说其实你们聊之前或者你们聊的同时我们都聊过了,我们也很喜欢这家公司,我说你之前看了为什么没有投呢?英诺动手是对很多后续投资机构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家如果了解可以看到整个清华系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里面的明星创业公司大概十来家,超过一半都是第一轮我们投的,剩下接近一半全部都跟我交流过,除了有一家客观讲,剩下我想投都可以投进去,我们选择没有投人家,不是人家不好,这是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策略问题,也很有可能我是错的。
如果你的基金有很强的品牌,你一出手所有人都感到紧张,如果他不来看这个项目,他不认真上会思考,他不去投可能错失巨大的机会,就是我们投进去了你马上融资。像我们去年投的两家机器人企业,人形机器人,去年9月份我们投的两家企业到现在,我们投完又做了4轮融资,这就是你基金认知巨大的能力,你的基金影响力,以及看项目的准确,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你的基金品牌够不够硬,能帮助这个企业更好融资。
我想讲的第二个方面,你能不能更好的帮助项目创始人,主要由我们做的清华创业引导课,已经做了6、7年了,这是英诺推动去做的,最开始所有嘉宾课程都是我们来做的,这完全是公益、完全是免费性的。像刚刚我们和清华经管、X-Lab 共同发起的AI创业精英加速营,我不夸张的讲,这个加速营的导师包括张钹院士、汪玉老师、唐杰老师、陈峰老师、王小川、杨植麟、岂凡超等等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加速营,包括算力服务、具身智能恨不得半壁江山的大佬来给你讲这个课。当然这种课程非常多,我们自己搞英诺创新学院已经搞了30多期,都是请老师、专家、知名的投资机构,我们之间连做了三期关于AI的,宋震老师、陈峰老师、高海川博士,也请过英伟达、华为的技术专家,我们看中的是创始人的成长,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学习和教学体系,一个专家库。我本身也是北京市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理事,其实北京市很多跟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这些方面的出台设计,我们也都有大量的献计献策。
我大概讲这两点,基金品牌非常重要,对于创始人,另外我们对于创始人的成长,对于他的认知提升这些帮助,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吴叶楠:我来讲一下龙鼎对于投后赋能上的经验,我们在投后是比较重的,我们往往深度参与企业的管理,尤其产品方向、战略,还有产品定义,因为我们龙鼎虽然不属于某一个工业体系下面,但实际上我们跟很多工业集团有一个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也肩负着帮他们做产业雷达的角色,帮他引入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一些供应链的企业,以及发掘一些新的技术。
本身我们的投资方式跟其他机构有些区别,我们定期会找些方向做研究,并做系统做拆解,寻找某些环节目前会有革命性的替代技术机会,然后去寻找团队来做这些产品进行实现,这样天然的会帮他们比较容易的导入下游的工业体系。
我主要举的像传感器领域,传感器我们在我国内投的是比较多的,我们定期会找新的替代性技术做全国或者全球调研,寻找这些技术,把它推荐给下游的工业体系。类似有一个案例,像一家做传感器的上市公司,是惯性传感器国内的龙头,在2017年当时没有人看好这个方向,我们觉得Mems有产业布局的机会,我们把这个领域里能找到的所有团队进行了一遍走访,做了调研,画出我们自己的投资矩阵,选出来最优秀的团队布局,同时我们帮助他们对接工业部门的一些需求,帮他们引入到一些工业体系,导入这些大的研究所,后来企业的产品成熟就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类似这样,我们做了很多早期孵化,我们相当于不断在寻找这些新的技术方向,把它纳入到工业体系里面,去完成我们整个产品性能的飞跃性升级或者跨代性性能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一直帮企业做融资,我们在半导体这个行业里面也建立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品牌效应,尤其在现在整个融资环境非常差的情况下,融资比较艰难的情况下,领投方还是显得比较重要,我们比较看好的方向会持续投资,持续加磅,因为我们跟企业在产业上融合的比较深,所投的企业我们持股比例都会比较高,我们会跟看好的企业做一个深度融合,帮他解决产业化、产业导入,以及产品应用等等。
说到传感器这个行业,西安是非常适合孵化的一个地方,因为它不依赖于先进制造,在半导体领域它对装备、设备依赖没有那么高,更多依靠人的经验,所以它的单个投入没有那么大,毛利又比较高,大部分高端传感器在国内都是空白,它的产品品类也特别多,总得来说是半导体的一个大类。虽然可能每一个子项不一定量有多大,但它其实很适合西安的产业环境,适合高毛利、细分高壁垒的市场。像传感器里面很多大的用户本身都在西安,像中航,航天的惯导所,电科的导航所等等。所以西安它很适合孵化这类企业,相反本地供应链大部分都不在西安,这其实是很好的机会,也是未来产业孵化的机会。当我们寻找不断有替代性、革命性产品出来的时候,我们把它引入到本地进行孵化,因为它的产业下游就在本地,是可以非常快速孵化的一个方式。
我们之前引入了做下一代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企业到西安,成长非常快,今年已经快符合IPO标准了,也拿了国家的重大专项,跟它的下游很近,很利于产品迭代,它的企业成长速度是加倍的。还有西安高校人才非常多,它的人力成本相对长三角很有优势,很适合做研发中心,尤其在半导体行业,虽然西安半导体上市公司并不多,体量大的也不多,但很多像上海、北京的龙头公司在西安有非常庞大的研发团队,甚至都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它储备了非常多的人才。比较火的像算力公司,GPU公司,几乎所有的GPU公司在西安都有研发中心,而且人也都不少。西安本地有非常大的工程师群体,非常适合进行产业孵化,如果我们有资本上、产业上的引导,还是比较容易能够孵化出一些企业。
闫足: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的一场圆桌分享。各位嘉宾从对“专精特新”的理解,与“专精特新”的渊源,以及如何从自身的角度促进“专精特新”的发展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精彩的观点,并且为陕西省“专精特新”发展建言献计。
本文来源华夏报道网 ,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9/540366.s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