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4年的初秋,万达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时节。被视为万达的“救命钱”的600亿注资终于成功到账。表面上是身边的“白衣骑士”伸出援手,但是,这也意味着王健林或将失去万达的掌控权。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也让王健林从繁重的资产出售工作中得以喘息,不必再为近300亿即将到期的债务发愁。此刻的他,想必也是喜忧参半。
“救命钱”终于到账
据企查查APP显示,9月2日,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多项关键性工商信息变更。具体来看,大连新达盟的注册资本从原先的162.1亿元增至405.2亿元,投资总额变更为513.15亿。
此外,新达盟股东在原有的大连商管和大连万裕之外,新增太盟、中信、阿布扎比投资局,以及苏州国资旗下的晨兴资本。与此同时,高管团队也迎来了大换血。新达盟董事及监事扩充至13人,其中5人来自万达,另外8人代表各方投资者。企业法人、董事长也从王健林手下的肖光瑞变更为太盟资本的中国总裁黄德炜。此外,公司市场主体类型也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
不过,这场“及时雨”未免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今年3月太盟携一众投资方为万达注入高达6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不过外界对于这项投资是否会顺利进行一直持观望态度,特别是当太盟投资集团、中信资本及三家国际投资机构宣布将持有大连新达盟60%股权的消息后,迟迟未见进一步动作,一度让市场猜测投资进程可能生变。
同时今年以来,万达出售旗下资产的步伐依旧未停歇,甚至还将坐落在北京的“大本营”也一并出售了。8月下旬,就有消息称杭州拱墅万达广场被摆上货架,可没过几天就有知情人士对媒体回应,目前万达并没有该项目的出售计划。由此来看,这可能和近日万达的“救命钱”到位有关。
如今,随着9月2日工商注册信息的更新,所有围绕此事的疑虑与猜测均告平息。太盟投资集团领衔的财团正式入主万达,为王健林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表面上,看着这场交易对于双方而言“都挺好”。王健林换取了喘息的机会;其他投资人不仅有望从中获利,还可能形成一股合力,以避免王健林的“专断独行”。
但对于王健林来说或许很难开心起来,这次白衣骑士的降临,或以失去对公司*控制权为代价,花尽自己毕生心血的商业地产也终究是被人抄底了。
粗略的估算一下,资本仅花了600亿就获得了60%的股权,折算下来全国近500家万达广场在这次的交易中估值1000亿,平均每家万达广场的估值仅为2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平均估值与个别优质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存在很大的差距,以8月份被传言摆上货架的杭州拱墅万达广场为例,挂牌价就有14.8亿。但如果等着“摆在货架”被人挑选的代价可能就是出售的周期较长,毕竟万达和王健林都耗不起了。
保持“杀伐果断”的清醒头脑
实际上,万达早在2017年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但王健林始终保持着“杀伐果断”的清醒头脑,引领万达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与转型。
2017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加大严控力度,正在全球高歌猛进的万达突遭“股债双杀”。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王健林 “断臂求生”,接连抛售旗下酒店和文旅项目,放弃了大量海外资产。然而,尽管万达出售了大量资产,在全球扩张的步伐也受到了抑制,公司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
彼时王健林凭借对商业地产的的敏锐洞察就,早在2017年就预见到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后,房地产开发市场将急剧萎缩,因此果断带领万达实施转型计划,毅然决然的转向轻资产赛道。选择减少直接持有物业的数量,更多地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项目,并从中获取分成。
在商业地产领域,他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输出品牌、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服务,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他推动万达商业向轻资产模式转型。这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使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始终保持*地位。此外,万达还成立了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万达广场的商业管理业务。
而对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王健林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商业地产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而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这种深度理解,使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并据此调整企业的战略和策略。他注意到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体验式消费和电子商务将共荣发展,因此积极推动万达商业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万达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地位。
2021年,为推动珠海万达商管上市,王健林与郑裕彤家族、碧桂园、中信资本、蚂蚁、腾讯、太盟投资等22家资本达成合作协议,对珠海万达商管投资约380亿元,其中,有近180亿的资金来自太盟。而这380亿元的投资协议附带了对赌条款,约定万达最迟要在2023年完成上市,否则就要向投资者回购股份,并额外支付补偿。
尽管万达起初对于珠海万达商管的上市充满信心,但实际上市的过程却并不顺利。2021年到2023年间,万达4次冲击IPO未果。
本来王健林此举是想借助新杠杆来降低旧杠杆,无奈市场环境风云莫测,魔法没能打败魔法。况且资本的钱哪有这么容易拿?只要万达一天没有成功上市,高负债带来的企业资金压力就难以彻底缓解。面对这一局面,王健林也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迫在眉睫的对赌危机,加上其他到期债务,王健林的设想变成了现金流危机,而且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急迫。为了自救,王健林开启了“卖卖卖”之路,也有了太盟这个“白衣骑士”的降临。
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少。经过这两年甩卖,王健林手中的万达电影股权仅剩10%,彻底失去了对万达电影的控制权。在这期间,还穿插着卖了不少万达广场。虽然等到了“白衣骑士”的降临,但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也下降到40%。
从公司治理的一般规律看,股权超过67%为*控制权 。不过,超过34%为安全控制权,虽然没有*控制权那种一言九鼎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票数才能表决通过的重大事项,仍旧拥有否决权。
不过,退守安全线,对于王健林已经是重大让步。要知道,以前的王健林在控制权方面是绝不退让的。就连此前为了赴港上市引入的数百亿战投,也都没有让出过董事会的位置。
“白衣骑士”也在四处奔波
不过,自今年3月底与万达达成600亿投资协议以来,素有“亚洲小黑石”之称的太盟投资集团便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太盟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局。
根据企查查数据,太盟为新达盟找到的新股东包括深圳金流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中信系)、苏州国资旗下的苏州纽达,以及阿布扎比投资局在内的8家外国企业等。可以说,它们各自在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都是有头有脸的投资公司。
从股权结构来看,"Riverside Heights Pte. Ltd."这家外资公司以59亿元的认缴额成为大连新达盟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约14.57%。而太盟投资集团,在股权排名上位列第三,但其13.57%的持股比例及约55亿元的缴存额度。其他股东则各自持有从1%到10%不等的股份,形成了多元化、均衡化的股权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太盟此番主动让渡部分股权,实则是为了吸引更多优质投资者加入,共同推动新达盟及珠海万达商管的长期发展。而太盟让渡的那部分股权可谓是红利。
自2021年8月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珠海万达商管的分红金额在逐年攀升,从2021年的4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8亿元,为股东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珠海万达商管的发展趋势来看,即便不考虑上市因素,仅凭其稳定的分红表现,也足以吸引大多的投资者关注。
被600亿的抄底价收购部分股权,到底值不值?站在王健林的角度,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只有保持足够的实力和灵活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不得不通过低价转让部分股权的方式,为万达集团赢得了宝贵的资金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毅然决然的举措虽看似忍痛割爱,实则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确保在逆境中能够稳住阵脚。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妥协是必要的,总比“一无所有”好太多了。面对地产行业的一片哀鸿,王健林的处境已经算是好太多了。相较于同行业的其他领军人物,他的负债也不算太多。现在这笔600亿资金到账,加之通过出售部分万达广场所回笼的资金。可以说,王健林已经跨越了当前阶段的一大难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