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配方,也翻车了?
这两天,高端酸奶网红品牌简爱酸奶,被自己绊了一跤。
也许有人并未留意这个品牌,但他身上的标签却非常抓眼球:酸奶贵族、父爱配方、孩子的第一口酸奶、每秒卖出 25 杯 ...... 但最近被频繁被投诉喝出了消毒水味儿。
喝完两口,整个口腔又辣又刺激。
这几天简爱酸奶背后的朴诚乳业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初步判定问题源于酸奶 " 脱冷后过度发酵 " 产生的尖酸异味,并公开了涉事产品的 6 个批次,进行下架和召回。
在 2010 年,酸奶的全国销售额仅有 330 亿元,不足牛奶的一半;2017 年,酸奶销售额开始超过牛奶。
据预测,到 2024 年,中国酸奶销售总额预计达到 2404 亿元人民币,销量预计达到 1076 万吨,5 年间大幅度增加。
与此同时,越来越贵的酸奶,甚至做出了 " 轻奢 " 的感觉。
过去笑称喝酸奶要 " 舔盖 " 的年轻人,也许如今连 " 酸奶盖 " 都 " 舔不起了 "。
其实,酸奶爆改 " 白富美 ",也不过几年时间。
哈根达斯的亲兄弟,
率先背弃穷鬼!
追根溯源,到底是谁先背弃的穷鬼?
从前,中国酸奶都是地方乳企,因为保质期短和冷链还不成熟,很难做大做强,更别说高端化了。
甚至传统的生产模式根深蒂固,大多数酸奶都套用同一个公式—— 80%-90% 的牛奶,8%-10% 的糖,再加三五种添加剂。
而真正把高端酸奶带进中国的,是哈根达斯的亲兄弟:优诺。
通用磨坊是全球第六大食品公司,哈根达斯、湾仔码头,都是优诺的亲兄弟。
事实上,早在 1990 年代,优诺就曾进入过中国。然而一方面由于国内酸奶市场不够成熟,当时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养成喝酸奶的习惯,再加上自身经营不善。
最终,优诺无奈 2004 年又灰头土脸的撤出中国。
2015 年,眼看实际成熟,优诺瞄准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信任危机,顺势推出高端酸奶—— 100% 生牛乳制,每 135 毫升 8 元。
补充一个前提,当时国内单价 5 元以上的高端酸奶市场份额还不到 5%,酸奶的零售价稳定在每公斤 13.8 元左右。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价,有过翻车锥心之痛的优诺选择从上海试水中国市场。
当时,通用磨坊的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还专门搞了个调研,发现上海 70% 的酸奶都是需要拿吸管饮用的,但优诺很浓稠,即使倒着拿酸奶也不会掉下来。
于是,在瓶子设计上十分有 " 小心机 " :上细下粗,而小勺子就放置在较粗的底部,但取出小勺子前得把产品倒过来,最后再颠倒一次才能喝。
没想到,一度被上海中产们追捧。
当时的战绩是,优诺酸奶在上海收获了 10% 的市场份额,甚至帮助抵消了哈根达斯门店在中国放缓的业绩。
而这时候国内商家也没闲着,2010 年到 2013 年期间,中国 " 酸奶 " 相关企业的年新增注册数量平均只有 100 余家。但在 2014 年,全国 " 酸奶 " 相关企业数量突破了 1000 家,增长速度直接加了个 0。
而爆发之猛烈,除了国外巨头的震撼教育,还有国内巨头的" 主动放水 "。
在奶制品行业,蒙牛和伊利一直是国内的两大巨头,但是,由于当时的冷链配送供应还不够成熟,而低温酸奶的保质期限普遍只有 21 天。
于是蒙牛和伊利对低温酸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常温酸奶品类,分别推出了纯甄和安慕希两款产品。
但这恰恰给了很多新势力迅速崛起的机会。
早在 2020 年的时候,据《中国网食品》的报道,12 杯 135g 简爱 "0 添加 " 酸奶的售价为 98 元。
创始人夏海通在一次采访中透露,2018 年 -2020 年短短三年之间,简爱的销售额翻了 6 倍,从 3 亿爆发增长到 20 亿。
主打 " 高蛋白 "" 营养代餐 " 的乐纯酸奶,其浓缩坚果低温希腊酸奶的天猫旗舰店标价为 119 元 /6 盒,合近 20 元一盒。
卡士益生菌酸奶在天猫旗舰店标价 98.8 元 /6 瓶,合约 16.5 元一瓶。
2017 年 9 月,国内酸奶销售额达到 1220 亿,首次超过纯牛奶。
低温酸奶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完全藏不住了。
酸奶高端化,全靠花式整活
作为 " 喝奶大国 ",乳制品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2023 年 1 月 -9 月,常温酸奶全国线下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 16.9%。
但反观低温酸奶赛道,却爆发正猛,甚至开始花式整活。
酸奶竟也不知不觉拥有了自己的地位排名:纯酸奶>益生菌酸奶>原味酸奶>代糖酸奶>风味酸奶>常温酸奶。
图源小红书,不代表金错刀观点
在冲击高端的光明顶对决上,主要分了三大门派:
1、天然 " 白富美 " 派。
既然酸奶也属于奶制品,其实高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原材料。
高端酸奶 " 聚集 " 的主要原产地,是丹麦、希腊、保加利亚以及北海道。
成分方面,0 添加、0 蔗糖、3 倍生牛乳、3 倍蛋白、1 亿双歧杆菌、12 种乳酸菌是主打产地的白富美派最关键的标签。
很多酸奶会标榜奶源来自内蒙古、荷兰、新西兰、德国,奶源天然无污染,还有的通过了有机认证。
优诺就曾经推出过冰岛酸奶,主打零蔗糖、零脂肪、高蛋白。
2、技术功效派。
常温酸奶之所以不受宠,是因为经过了高温杀菌和常温运输,大多数常温酸奶中益生菌已失活,虽然方便但牺牲了营养。
在商业领域,对手放弃或者做不到的点,往往就是自己极致卖点。
于是,益生菌功能就是低温酸奶品类的重要卖点。品牌纷纷加大益生菌研发投入,通过益生菌功能升级,打造 " 酸奶 +" 健康生态。
日本巨头明治推出了采用 LG21 菌株发酵的酸奶产品——明治保加利亚式酸奶 LG21。除了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还改善消化不良。
而国内乳业巨头君乐宝也不甘落后,推出的君贝白系列,含有 TH-1137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
除了卷益生菌,还有卷玻尿酸的。
乐纯推出的首款益生菌玻尿酸酸奶,起名叫 " 你好肌肤 ",主打 " 让每天一杯酸奶的好习惯,成为对肌肤有益的好习惯 " 理念。
2021 年,明治甚至脑洞大开推出一款" 防晒酸奶 ":添加的 SC-2 乳酸菌、鱼胶原蛋白肽和鞘磷脂,具有 " 通过饮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 的功能。
而第三大门派的花活最直观,堆料成分党派。
如果说卷功效和技术门槛太高,成分党也成了酸奶高端化的保底打法。
有些品牌选择在配料下功夫,加水果果泥、乳清蛋白、坚果麦片是常规操作,或者走养生路线,黑科技轮番上阵,花青素、胶原蛋白、白芸豆提取物。
乐纯的酸奶碗,不仅有巴旦木、杏仁、腰果,甚至还加了曲奇饼干。
甚至光明如实酸奶细节到,专门在盖子内隐藏了一条蜂蜜,来提升口感。
土耳其品牌 Sutas 推出大蒜风味的酸奶,算是风味创新的先锋。
Sutas 官方介绍 " 我们产品汇集了天然大蒜、新鲜黄瓜、薄荷、纯橄榄油和 100% 天然 S ü ta ş 酸奶的味道和营养。"
在一系列的厂家集思广益之下,酸奶从最初平平无奇的奶制品,已经进化到一杯酸奶约等于一顿饭的配置。
高端背后,
还藏着一个巨雷!
年轻人上头,品牌整活,这样的配置并不稀奇。
过去低温酸奶这一昔日被乳企巨头们刻意忽视的领域,新旧玩家纷纷进入,正让这条赛道变得拥挤。
从商业逻辑上看,酸奶高端化是必然进程,在冷链和技术双双到位的前提下,有需求自然有市场。
但在爆发之时,确确实实还隐藏着巨雷要解决:
一是猎奇噱头大于产品。
首先在我国,到底什么是 " 零添加 " 没有统一的标准。
生牛乳中的乳糖经过发酵会变成乳酸,这样生产出来的酸奶味道很酸,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口感,添加了白砂糖。
但有的企业为了提高酸奶的营养价值,添加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稀奶油、乳清蛋白粉、牛奶蛋白等,这些酸奶也被列为 "0 添加 " 产品。
曾有酸奶在配料表中称 " 从广西巴马百岁老人肠道采集益生菌 ",听起来相当重口。
而酸奶作为代餐减肥的功效,更是无形中被不断放大和误解。
二则最为致命,是最根本的供应链问题。
实际上,有乳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普通酸奶的生产成本为 1 — 3 元,高端酸奶的生产成本为 3 — 6 元,生产成本的差距远小于终端价差。
2021 年,有报道显示,酸奶新势力中,自有产业链的仅占三成。
高端酸奶品牌,大都走了一条相似的路——先成为网红,赚到了钱再自建工厂。例如元气森林旗下的乳制品品牌 " 北海牧场 ",2018 年创立,先是跟代工厂合作,2020 年才开始自建酸奶工厂。
其实,从今年开始高端酸奶开始打起了价格战,去年低温酸奶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光环散去,高端酸奶们开始集体 " 下凡 "。
谁能成为中国的 " 高端酸奶之王 " 还悬而未决,因为把价格做贵很简单,但把价值做好很难。
祛魅高端,才是回归品质的开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