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男足再次失利。虽然本场比赛球员展现了比以往更强的拼劲,但主教练伊万科维奇的应对迟缓,浪费了大好局面,成为球迷口中的遗憾。有球迷调侃道:“这回真是不怕万一,就怕‘伊万’了。”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更是直言不讳地提问伊万是否会主动辞职,引发了广泛讨论。
然而,将所有问题归咎于主教练显然不公平。毕竟,国足整体实力有限,在面对任何18强赛的对手时,胜算都不大。但作为教练,若无法充分发挥球队的潜力,应变不当,就无法称得上合格。这也再次引发了关于中国男足为何“找不到好教练”的老生常谈话题。
数据显示,自2002年世界杯后,国足已经换了14任主教练,每一位的任期都没有超过三年。频繁换帅,从未给中国足球带来质的飞跃。无论是“土帅”还是“洋帅”,风格各异、周期短暂,国足总是处在“推倒重建”的循环中。球队缺乏稳定的战术体系与长期规划,经不起频繁折腾,反而越发迷失方向。
相比亚洲其他国家如越南、泰国,这些曾被视为“鱼腩”的球队,如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国足始终无法确立鲜明的战术定位,每一次换帅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却没有长期坚持的体系,最终耗尽了一代又一代球员的青春与努力。
除了频繁换帅,国足在“洋帅”身上花费巨资,往往成为“冤大头”。2019年,里皮辞职时直言不讳:“我年薪很高,但我不想抢钱。”高薪聘请来的外国名帅,并未为中国足球带来理想的改变,反而频繁更换教练让球队失去了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可能。
事实上,国足不仅需要选一位适合中国足球的教练,更要深刻反思自身的整体发展方向。那些从先进足球体系中来的名帅,是否真正理解中国足球的特殊性?是否有耐心和勇气带领这支“差生”走出困境?这些问题在聘任前就应深入调研,而不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仓促应对。
多年来,中国足球似乎一直在“走一步、退两步”,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缺乏定力。从联赛架构到青训体系,从短期成绩到长远目标,一切都漂浮不定,缺乏一致的共识和稳健的步伐。正是在这样的混乱中,球员的技战术能力逐年下降,而曾经提出的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如今看来不过是镜花水月,沦为笑柄。
一些评论指出,中国足球“谁强就学谁”,正反映了其缺乏长期规划的弊病。今年年初,中国足协任命了两名日本教练担任中国U15和U16国家队主教练,显示出向日本足球体系学习的意图。向强者学习并没有错,但关键是能否持之以恒,而非一味“急功近利”。
如今,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稳定的规划,而不是继续盲目更换教练或制度。“说到”更要“做到”,只有在稳定中求发展,才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找到正确的道路。只有沉下心来,找到与中国足球共患难的教练团队,走好每一步,才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注入真正的希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