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管“走马灯”变脸,朱雀基金何时困境反转?

访客 2024-09-09 10:51:24 16850 抢沙发
高管“走马灯”变脸,朱雀基金何时困境反转?摘要: 这家基金公司高层,换得有点儿勤。9月4日,朱雀基金副总经理王皓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是公司更换的第三位副总经理。(来源:朱雀基金官网)王皓波“空降”到朱雀基金,...

这家基金公司高层,换得有点儿勤。

9月4日,朱雀基金副总经理王皓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是公司更换的第三位副总经理。

(来源:朱雀基金官网)

王皓波“空降”到朱雀基金,也就短短三年。

他曾在招商银行任职,2021年8月加入朱雀基金,11月就升任副总经理一职。

(来源:公司公告)

对于其离任,朱雀基金的解释是“个人原因”。

但是,如果联想到此前两位副总的离任,以及公司的现状,也许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里面都有哪些内幕?朱雀基金又是怎样一家公司?

高管频换

从2023年至今,在王皓波之前,朱雀基金已有两位副总经理离任。

先是2023年1月19日,黄振因“个人原因”离任。

随后在2023年11月26日,林林又因“工作安排”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来源:公司公告)

(来源:公司公告)

不仅是副总经理,就连朱雀基金的董事长一职,近几年更换也相当频繁。

2020年5月18日,时任董事长梁跃军与总经理王欢职位互换,梁跃军转任总经理一职,而王欢则转任公司董事长。

但是,仅仅过了7个多月,王欢也因“个人原因”辞去了董事长职务,转而由史雅茹担任董事长。

(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史雅茹在董事长任上不到一年便结束了任期,时任公司副总经理邬锦明接替此职。

(来源:公司公告)

为什么公司高层换来换去,如同“走马灯”?

市场和外界对此众说纷纭,但大都认为与公司面临的困境有关。

朱雀基金全称是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注册地是陕西西安,注册资本1.5亿元。

朱雀基金是一家从私募向公募转型的基金公司,其股东主要是朱雀股权和朱雀辛酉,持股比例分别为65%、34%,实际控制人是李华轮。

(来源:公司官网)

但实际上,朱雀基金目前真正的掌舵人是总经理梁跃军。

梁跃军曾任职于招商银行和西部证券,也是朱雀基金大股东朱雀股权的股东之一。

不仅如此,梁同时还兼任着朱雀基金旗下11只产品(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的基金经理,掌管的资产超过103亿元,和朱雀基金目前的总规模相差无几。

(来源:天天基金网)

从履历上看,他和刚刚离任的王皓波均曾在招商银行任职,看上去此前彼此并不陌生。

规模打折

作为一家由私募转型而来的基金公司,朱雀基金的巅峰出现在2021年底。彼时,其管理规模从2020年6月底的不足20亿元,迅速扩张至294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经过持续下滑,已缩减至108亿元,缩水幅度超过63%。目前在200余家公募基金中,仅位列第136位。

(来源:天天基金网)

作为对比,国内另一家由私募转型公募的基金公司——鹏扬基金,目前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1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多数中小基金公司不同,朱雀基金明确提出“以主动投资为主、以权益类投资为核心”。

(来源:公司官网)

从产品结构来看,朱雀基金旗下只有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三类产品,占比分别为25%、74%和1%。

这与朱雀基金的前身——朱雀投资不无关联。

作为一家私募基金,朱雀投资曾是领头羊之一,取得过优秀业绩,管理规模也曾超过百亿。

将彼时的丰富经验和优秀业绩移植到公募基金,就成为朱雀投资当时的理想。

2018年,朱雀基金正式转为公募,凭借着以往在投资圈的名气,加上在A股市场成功“抄底”,朱雀基金在2020和2021年迅速做大。

然而,规模做大是一方面,守住规模才更需要独特的能力。

朱雀基金规模迅速滑落,与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直接相关。截至今年9月6日,朱雀基金旗下13只权益类产品2024年亏损均超过14%。

以掌舵人梁跃军管理的基金为例,近两年可比收益均亏损32%以上,同类排名明显落后。

(来源:天天基金网)

截至今年6月底,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规模超过34亿元,是其中最大的一只产品。

该基金的股票投资策略是,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细分行业和个股。

如此含混宽泛的表述,一方面给了基金经理很大的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真实能力的严峻考验。

(来源:基金公告)

基金经理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近3月、近6月、今年来、近1年、近2年,其业绩表现均低于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

(来源:天天基金网)

面对如此差的表现,基金经理在中报的表述,似乎传递的是“打法正确”。

(来源:基金公告)

因此,也就难怪基民们纷纷吐槽了。

人才凋零

朱雀基金如今的困境是人才匮乏的必然结果。

公司目前共有8名基金经理,其中3位任职年限不到一年,2位任职年限一年左右,一位任职期限2年左右。

显然,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新手,这也是梁跃军不得不身兼数职的主要原因。

当然,靠着这种人员配置,是难以取得投资佳绩的。

实际上,在高管频繁更迭的同时,是多名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先后出走。

2020年6月,曾管理三只权益产品,并荣获"金牛私募投资经理"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延鹏从朱雀基金离职。

他是2009年加入的朱雀投资,曾任公司董事、投资研究部副总监,算得上是朱雀的元老和中坚。

(来源:天天基金网)

而梁跃军由前董事长改任总经理,并接管张延鹏所管基金就发生在张离职前一个月。

此外,翟羽佳、何之渊、柳雯青、李洋4位基金经理也随后离朱雀而去。

老将先后出走,导致朱雀基金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目前,公司仅靠梁跃军一人苦撑,不知如何能做到“以主动投资为主、以权益类投资为核心”。

有专业人士向《天下财道》分析说,私募转公募本来为了扩大客户群体和资金来源、多样化产品线,以及提升品牌影响力等目的。但从朱雀基金的身上,很难看到这些变化和进步。

由于业绩表现不佳、高层变动频繁、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渠道和营销面临挑战,朱雀基金“私转公”之后发展的并不如预期。

未来,朱雀基金需要在策略、管理、产品和市场等多方面分析问题所在,并做出切实的改进,才有望逐步走出当前的困境。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85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