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设爱情课的意义
在南开大学,一门名为“爱情社会学”的课程在过去六年里开设了十四次,每次都备受学生追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课,课堂总是爆满。这门课程引发了不同的反响,有人觉得尴尬,有人从中得到治愈,还有人因此鼓起勇气率先表白。
随着时代变迁,每一代人对爱情的理解和困惑也随之变化。一项2020年的调查显示,超过88%的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相关的课程。响应这种需求,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开设了诸如“婚姻与爱情”、“恋爱心理学”等课程,尽管名称各异,但核心都是围绕“爱”。
南开大学的“爱情社会学”课由社会学系副教授曹爱华授课,旨在通过互动和体验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情景剧,模拟解决情感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起初显得有些尴尬,但也是挑战自我、学习表达情感的机会。
肖威,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选课时虽然成功“抢位”,但在实际课堂上却感到不自在,尤其是在需要与异性互动的情景剧中。然而,课程的深入以及课堂上关于爱情失败经历的分享触动了他,促使他勇敢地向心仪的女生表白并收获了爱情。肖威的经历证明,尽管他起初认为爱是一种天赋,但通过课程的学习,他开始意识到爱也需要勇气和行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尹秋则认为,爱情观和处理情感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完善的。她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表达,展现了对课程价值的认可。
与此同时,化学学院的赵熙林旁听了课程,他希望通过学习理解爱的本质,以缓解父母离婚给他带来的心理影响。课程中的非暴力沟通原则让他学会了理解和表达情感,不仅改善了自我认知,还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在人际关系中学会了珍惜和以对方舒适的方式去爱。
曹爱华教授强调,爱情不仅仅是狭义的男女之情,更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爱的情感。她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如互动游戏和情感报告,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价值、理解爱的多维面向,并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健康地表达和接受爱。课程的受欢迎程度持续高涨,每学期选课竞争激烈,这也反映了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迫切需求。
新学期,曹爱华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减少人数,采用更适合小组讨论的教室布局,期望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情感内化过程,让学习爱与被爱的旅程更加深刻和有效。大学开设爱情课的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