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广州,这两座城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过我都喜欢。
根据地方公布的数据,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在 2017 年超过广州,不过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的 GDP 数据,深圳生产总值超越广州的时间点发生在 2012 年。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产总值 25934.28 亿元,实际同比增长 5.4%,广州 22149.95 亿元,实际同比增长 2.0%。深圳 GDP 规模比广州多 3785 亿元(1.2 个珠海),增速比广州高 3.4 个百分点。
深圳已超过上海跃升为中国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
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 9679.45 亿元,为广州的 1.78 倍。深圳进出口总额达到 3.37 万亿元,为广州的 4.14 倍。深圳出口增速达到 19.7%,而北上广只有 2.1%、2.4%、2.9%。
很多广深人与我一样并不喜欢拿这两座城市比较。深圳,科技、有效率;广州,务实、有底蕴,文无第一,各有千秋。
不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这两座城市在内外宏观落差、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浪潮中正拉开差距。尤其是在阅读完罗志恒老师的《双城记 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后,我认为,有必要分析这两座城市不同走向及其深层次原因。
深圳工业与出口为何强劲?广佛与深莞为何拉开差距?广深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本文从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深发展前景。
一、深圳的亢进与广州的沉默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939.18 亿元,实际增长 3.4%,低于全国水平的 4.8%。其中,深圳 25934.28 亿元,广州 22149.95 亿元,广深合计占全省 GDP 的 48%,占全国 GDP 的 5%。
进入千禧年后,深圳 GDP 迈开追赶广州的步伐。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的 GDP 数据,深圳 GDP 早在 2012 年已超越广州,在 2018 年差距扩大到 83%,随后有所收窄。
不过,2021 年之后,深圳与广州再度拉开距离。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与深圳 GDP 之比为 85.4%,再度逼近 2018 年的最大值差值;而且,深圳实际同比增长 5.4%,较大幅度领先于广州的 2.0%。同时,深圳常驻人口 1779 万人,稍微少于广州的 1883 万人,这使得其人均 GDP 高于广州。前三季度广州人均 GDP 为深圳的 80%,差距再度逼近 2018 年最大值的 76%。
分产业看,深圳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6.95 亿元,同比下降 2.1%;广州为 217.28 亿元,同比下降 2.6%。两座城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均下降,但因规模较小,忽略比较。
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9679.45 亿元,同比增长 8.7%;广州为 5422.00 亿元,同比增长 1.1%。深圳号称工业立市,第二产业的规模是广州的 4.14 倍,而且增速比广州多 7.6 个百分点。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超过上海,荣登中国第一工业城。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 10.2%,而同期广州下降 2.2%。
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广州为 1.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二者规模相当,但深圳增速高于广州,预计很快对广州完成超越。
从产业分类来看,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主要在工业上。
投资,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7%。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 29.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 35.8%。同期,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3%,较深圳低 2.4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9.1%,不过较深圳仍低 11.7 个百分点。
消费,深圳社会零售总额 7731.62 亿元,同比增长 0.7%,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广州为 8275.82 亿元,同比增长 0.1%。广州消费总额稍微高于深圳,深圳增速高于广州。不过,这两座城市的消费增速都较低。而且,深圳消费占 GDP 的比重仅 30%,广州 3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口,深圳进出口总额 3.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9%。其中,出口 2.14 万亿元,增长 19.7%。广州进出口总值 8131.8 亿元,同比增长 0.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 2.9%。深圳出口规模占全国的 11.5%,占全省的 48%,是广州的数倍。而且,深圳出口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广州高 16.8 个百分点。
价格,深圳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0.1%,广州 CPI 同比上涨 0.4%,均处于低迷水平。另外,两座城市的房价下跌幅度都比较大。9 月份,广州新房、二手房环比分别下降 0.9%、1.1%,深圳分别下降 1.0%、1.3%;广州新房、二手房同比分别下降 10.3%、12.8%,深圳分别下降 8.6%、12%。
流量方面,深圳正在追赶广州。
前三季度,广州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长 6.8%,深圳同比增长 15.8%。深圳 7、8 月份客运量超过广州,9 月份广州再度反超,二者相互竞逐。目前,深圳总里程只有 567.1 公里,但运营强度每日每公里高达 1.64 万人次,高于广州的 1.45 万人次,位居四大城市之首。
广州是华南交通运输中心,前三季度,广州客运量 2.54 亿人次,同比增长 11.3%,其中铁路 12.9%、航空 19.8%。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 563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1.7%,其中国际航线旅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幅增长 98.2%。这方面深圳与广州还有差距,其中宝安机场的全年累积旅客吞吐量到 11 月 3 日才到 5148 万人次。不过,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 14.4%,超过广州的同比增速 4.9%。
总体来说,深圳在 GDP 超越广州后势不可挡,大有全面超越之势;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联通珠江西岸甩开广州的预期更盛。
那么,广州为何被深圳拉开差距?
很多人喜欢拿广州的财政说事。
数据显示,2023 年,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2343.6 亿元,总支出 2281.5 亿元;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3664.77 亿元,总支出 3607.17 亿元。
可见,深圳的财政收支规模比广州更大,而最大的差异是广州的财政自留率比深圳低。广州是三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留 33%;深圳是二级财政,自留比例为 42%,比广州多 9 个百分点。
深圳财政富余,财政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速度快。广州财政自留少,不得不更多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借债。
广州的政府债务规模、杠杆率要高于深圳。数据显示,2023 年,广州一般债、专项债合计 5532 亿元,深圳 2692 亿元;截至 2023 年末,广州城投债余额 2611 亿元,深圳 1379 亿元。广州政府杠杆率 26%,深圳 11%,为全国最低。
不过,两座城市的政府债务负担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都是较低的,这是广深的优势。只是在当前地方化债、财政吃紧的背景下,债务负担轻的深圳上缴财政收入的比例可能会逐年提高。
再看人口因素。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 79.5%,广州为 74.7%,均高于全省平均 68.8%;深圳老龄化率(65 岁以上占比)3.2%,广州为 7.8%,均低于全省平均 8.6%;深圳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达到 28.8%,广州为 27.3%,均高于全省平均 15.7%。
在现代城市竞争中,人口就代表着未来。深圳的人口红利稍微高于广州,不过,与北上及主要大城市相比,广深的人口优势都很大,老龄化程度低,年轻劳动力丰富,而且都是人口净流入大户。2023 年,深圳新增人口 12.83 万人,广州新增人口 9.29 万人。
在城市公共福利方面,广州的公共医疗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远远超过深圳,这是广州的优势。深圳近些年大规模投入教育、医疗,尤其是高等教育,试图补齐短板。
总之,深圳似乎在全面追赶、超越广州,而广州似乎在默默地落后,并未表现出多少焦虑与不安,显得包容与阔达,亦或 " 与我何干 "。
那么, 广州为何落后?
二、深圳的优势与广州的困境
下面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分析这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
从需求端来看,深圳是外贸型城市,广州是内贸型城市。
2023 年,深圳外贸总额排名全国第一,广州第六。深圳进出口总额 3.87 万亿元、出口额 2.45 万亿元,分别是广州的 3.55 倍(进出口总额 1.09 万亿元)、3.76 倍(出口额 0.65 万亿元)。
深圳外贸依赖度(进出口总额占其 GDP 的比重)达到 111%,广州外贸依赖度只有 36%。换言之,深圳主要靠外需驱动,广州主要靠内需驱动。深圳有大大小小的工厂,主要靠全球消费来带动,出口增长对深圳经济拉动大;广州有大大小小的市场,主要靠全国消费来带动,内需不振对广州经济冲击大。
近几年,外热内弱的需求差异,导致深广经济增长分化。相比疫情之前,中国出口规模大幅度增加,单月长期在 3 万亿美元之上,但社会零售却跑输 GDP,单月难以站稳 4 万亿人民币。
前三季度,外需依然强于内需。中国进出口总额 32.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出口 18.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2%,外贸保持复苏态势。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增速低于 GDP 增速和出口增速。
与全国外贸水平相比,深圳外贸更加突出,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出口同比增速均高出全国 15.6 个百分点、13.5 个百分点。
与全国消费水平相比,广州消费更加疲软,前三季度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全国 3.2 个百分点。其中,广州大类消费拖累明显,汽车同比下降 15%,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 5.3%,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 5.9%,家电同比下降 3.6%,此四大类商品占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 40%。
从供给端来看,深圳的产业结构相比广州更具优势,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 的比重更高,新型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更高,金融业、软件服务业占的第三产业比重更高;广州传统制造业占比更高,批发零售服务业占比更高。
2023 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 14489.68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上升至 41.9%。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 5717.12 亿元,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 4099.01 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 2213.58 亿元,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 783.20 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 752.99 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 571.20 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 352.57 亿元。
在工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上升至 58.4% 和 66.8%。
根据罗志恒老师《双城记 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的研究数据,深圳工业最大产业是电子制造产业,2022 年电子制造产业营收达到 25340 亿元,占比达到 54%;第二大工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营收 3825 亿元、占比 8%;第三汽车制造业 2390 亿元、占比 5%,第四专用设备制造业 2099 亿元、占比 4%。
广州的工业规模更小、结构更加传统、产业比较分散。汽车制造为第一大制造业,2022 年营收为 6617 亿元,占比 26%;剩下依次为电子 2650 亿元、占比 1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1959 亿元、占比 8%,化工 1462 亿元、占比 6%;另外,其它部分占比达到 33%。
深圳制造业以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四大先进制造为主,其中电子产业占据半壁江山,仅这一产业的营收就超过广州所有工业企业营收总和。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加值与出口维持高增长。
深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 42.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 59.4%。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3.7%。其中,3D 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56.0%、38.0%、26.6%。
出口方面,深圳出口机电产品 1.48 万亿元,占比达到 69.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768.7 亿元,占比只有 12.9%。
其中,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 " 老三样 " 产品分别出口 1237.8 亿元、746.3 亿元、721.5 亿元,分别增长 8.9%、10.2%、23.9%;" 新三样 " 产品出口 714.3 亿元,增长 8.9%;电子元件、平板显示模组、电脑零件附件和汽车零配件等中间品出口分别增长 21.4%、7.7%、40.3% 和 28.1%,合计 3076.8 亿元,占比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
深圳产业结构优势,即高技术制造业占比高,是其出口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另外,深圳新型贸易——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去年深圳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突破 8000 亿元,超过了广州的出口规模。今年上半年,深圳国际 / 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达到 71772.66 万件,同比劲增 49.40%,占全国国际 / 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超过四成。
广州工业以汽车、电子、化工、电力为主,其中规模最大的汽车营收 6617 亿元,为深圳汽车营收的 2.76 倍。不过,广州汽车工业以燃油车为主,在产业结构上对深圳并不构成优势。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7.4%,仍处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广州的化工等传统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偏低,转型比较困难。
可见,深圳产业更 " 新 "、技术含量更高。深圳在技术研发(R&D)投入接近广州的两倍;深圳研发强度为 5.81%,为广东省最高,广州只有 3.43%,甚至低于东莞。
在服务业中,深圳的结构优势也比较明显。2023 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 5253 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4168 亿元,合计占深圳 GDP 的 27%。广州这两个产业的增加值仅深圳的 50%,占广州 GDP 比重只有 15.6%,比深圳低 12 个百分点。
广州四大传统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合计 9759 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2%;深圳这四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合计 7183 亿元,仅占深圳 GDP 的 20%,比广州低 12 个百分点。
广深经济结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三、深圳的风险与广州的灵魂
深圳与广州的经济分化,是当下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缩影。
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其发展历史有关,深圳依海港享政策,始于改革开放,兴于香港贸易与海外投资,决定其外向型技术型特点;广州为千年商都、华南重镇,人流、物流、资金流长期辐射内陆,决定其内贸型传统型特点。
当前正处于美国人工智能浪潮以及中国新旧动能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推动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外部需求,以及中国大规模投资新动能的内部需求,共同拉动了深圳经济快速转型以及出口大规模增长。而中国正在抑制旧动能,抑制城投债和地方债投资,整顿房地产,传统基建、土地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需求下降,这对广州及内贸型传统型城市冲击大。
下面我们把讨论范围扩大:靠西的广州、佛山与靠东的深圳、东莞。
广深是同一级别的城市,莞佛也是同一级别的城市,但是近两年,深莞势头明显压过广佛。
今年前三季度,深广 GDP 增速差值为 4.24 个百分点,GDP 增量差值为 1086 亿元;东莞 GDP 同比增长 8.32%,佛山只有 0.7%,莞佛增速差值达到 7.61 个百分点,GDP 增量差值为 611 亿元。
莞佛的情况与深广类似,佛山类似于广州,是一个内贸型、产业偏传统的城市;东莞类似于深圳,是一个外贸型、产业结构更好的城市。
东莞的外贸依赖度(进出口总额占其 GDP 的比重)全国第一,达到 112%,佛山的外贸依赖度只有 45%。2023 年,东莞出口规模全国第四,达到 8460 亿元,超过广州,是佛山的 1.73 倍(全国第十、4875 亿元)。
在工业结构方面,前三季度,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 1399.4 亿元,同比增长 16.2%,占规上工业 35.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2%、13.5%。智能手表、路由器、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107.1%、67.8%、52.4%、20.6%。
电子产业,作为深莞的龙头产业,是这两座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产业。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电子产业还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链已是全球最领先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电子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扩散效应,与众多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从而助推深莞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产业链诞生于个人计算机产业,之后扩展到手机、智能手机、家电、智能家电、医疗器械、可穿戴设备、直播设备、矿机、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3D 打印机、无人机等众多新兴产业中。
例如,深圳缺乏大型药谷、医科大学及知名医院,却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其实,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医疗器械,而医疗器械的发展得益于深圳的电子产业链。
深圳不是传统汽车工业城,缺乏汽车工业基础,但是深圳诞生了最大的电车厂商。这也得益于电子产业——早年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转型做电车。在纯电车中,电池和电子元器件占成本的比例达到 50%,庞大的电子产业帮助深圳打造新能源汽车工业。相比,广州作为传统汽车城,尽管有汽车产业链,但电子产业不如深圳发达,汽车工业转型难度更大。
近些年,深圳电子产业凭借技术扩散优势抓住了大型储能、3D 打印机、无人机等新产业机会。深圳生产的 3D 打印机占全球 90% 的市场份额,连续几年产量和出口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产量增速同比达 83.3%。
当前,中国经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力量来自产业电子化。几乎所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都在走电子化、智能化路线,其中智能化最终也是以电子为载体来实现。这就是深莞经济转型的产业优势。
相反,佛山的内贸依赖度大,在工业结构中,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家具、家电与电气装备制造的比重大。佛山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铝型材加工基地、冰箱生产基地、空调生产基地等。据官方数据,佛山生产了全球 25% 的电饭煲、33% 的抽油烟机、43% 的热水器、48% 的微波炉。
" 有家就有佛山造 ",过去是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如今成为了一种压力。
近三年,房地产全面下滑,带动大类消费下降,佛山的白色家电、家具、橡胶和塑料制品以及装潢材料不同程度下降。与广州类似,佛山这种高度依赖于内需内贸和全国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城市,经济转型难度大,发展新产业不如深莞有电子产业支撑那么灵活、高效。
在这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浪潮中,政府集中财政、货币与金融资源投入到新产业中,深莞的新产业承接了大量的货币红利。央行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合计达到 1.1 万亿元。
今年,深圳计划投资重大项目 859 个,总投资约 3.6 万亿元,其中,现代产业类市重大项目 261 个,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 36.3%。代表性项目有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暨先进制造业基地、迈瑞医疗供应链科技园、拉普拉斯光伏高端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
总体来说,从宏观经济增长和中观产业转型的角度上,深莞的发展势头似乎体现了时代的趋势。不过,我需要提醒的是,在特朗普大幅度加征关税的预期下,深莞外向型经济可能面临出口下滑、产业转移的风险;同时,由于大规模的政策刺激和财政投入,新产业可能存在资源错配、产能过剩的风险。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广佛相较于深莞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本质。
有人说,广州适合生活,深圳适合搞钱。广佛兴业与务实的风气更浓,很多本地企业主和来自各地的实业主、个体户在这里扎根,他们的实干精神与包容的广州融为一体;深莞收租与投机的风气更盛,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衷于拼搏的年轻人在这里搞钱,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干劲,但缺乏市民精神与价值共识。
广佛藏富于民,深莞藏富于城。其背后的内涵是:广佛更像自发秩序,是无数小个体浑然天成的城市,个体是目标,经济落袋于个体,医疗、教育服务于个体;深莞更像即插即用,是在宏大叙事下无数小个体共同奋斗的城市,经济是目标,个体为经济服务、为房价服务。
城市的灵魂,源自市民的共同价值观。
广佛人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使得其在各种意识形态中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他们比上海人在接纳欧美文化上表现得更加自信、处理得更加润物细无声。他们在宏大叙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置身事外的怡然自得,同时又极为巧妙地化解与主旋律之间的冲突,进而推动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进步。然后,他们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深圳的经济,百尺竿头;广州的灵魂,万里挑一。
(备注:感谢粤开证券首席罗志恒老师的《双城记 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本社,作者:清和(智本社社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