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共享充电宝江湖:互相倾轧,没有赢家

访客 2024-08-30 21:12:38 74677 抢沙发
共享充电宝江湖:互相倾轧,没有赢家摘要: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刘清怡 北京报道共享充电宝行业最近 " 不太平 "。来电科技创始人被传失联,后回应传闻所涉调查一事已作全面陈述;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怪兽充电,...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刘清怡 北京报道

共享充电宝行业最近 " 不太平 "。

来电科技创始人被传失联,后回应传闻所涉调查一事已作全面陈述;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怪兽充电,也被曝出遭多地代理商联合起诉,多位代理商买入怪兽充电设备及售后铺设等服务后,却出现铺设烂尾、设备大面积掉线的情况。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怪兽充电所面临的问题,与其高层人事动荡脱不开关系。近年来,怪兽充电的高管团队经历了更迭,联合创始人兼 CTO 李晓炜于去年离职,而硬件团队的负责人在更早之前就已经离职。

另外,怪兽充电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其 2024 年上半年收入为 8.6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3.72%;净利润为 882.9 万元,同比降低 75.01%。

怪兽充电的业绩表现,是共享充电行业的一面镜子。

一位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最初的 " 好故事 ",到现在的 " 众矢之的 ",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这个行业就是典型的‘让自己人卷崩了’。"

一方面是收费狂飙,从当初的每小时 0.5 元,到现在每小时 4 元甚至 6 元,但整个行业并没有因为收费上涨而走入正循环,共享充电宝口碑一路下滑;另一方面,平台从 " 躺着赚钱 " 滑入 " 红海厮杀 ",代理商、商户怨声不断,而本应该享受到共享经济便利的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也实在是 " 爱不起来 "。

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消费服务保障平台 " 消费保 " 数据显示,从 2020 年到今年 7 月底,关于 " 共享充电宝 " 的相关投诉累计达到 1.5 万多件。在投诉品牌方面,小电、街电和怪兽充电位居前三,三者占总投诉量的 34.02%。其后为搜电、美团充电宝。在投诉问题类型方面,收费问题、退款纠纷和押金退还为投诉的 " 重灾区 "。此外,还包括客服电话难接通、系统故障、霸王条款等。

成立至今,共享充电宝行业经历了几个关键周期,如今进入下半场,行业在内卷与倾轧之下,挣扎前行。

" 三电一兽 " 格局确立

2013 年,来电科技公司成立,率先布局共享充电赛道。来电科技之后,2015 年,街电科技和搜电充电成立;2016 年,小电科技成立。

共享充电宝江湖:互相倾轧,没有赢家

2017 年,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各路玩家纷纷下场,大批资本进入赛道,盈利与倒闭两极分化," 行业第一股 " 怪兽充电也是成立于这一年。

经过多轮洗牌,2018 年," 三电一兽 "(即小电、来电、街电和怪兽充电)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Trustdata 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 三电一兽 " 已占据共享充电宝市场 96.3%的份额。

同一时期,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却率先走向了凋零。2018 年,ofo 倒闭,摩拜单车、哈啰单车分别倚身于美团、阿里,滴滴接手小蓝单车。受此影响,共享充电宝也不被市场看好。

但实际上,前述资深从业者透露,第一轮市场周期中能存活下来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空间还是很大的。

据他介绍,共享充电宝的硬件成本不高。最初,充电宝本质上是冗余电芯的生意,硬件来源于电子设备厂家、汽车厂家等厂家多余的电池。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小电科技、来电科技、街电科技、怪兽充电的供应链合作方包括比亚迪、富士康、紫米科技(小米控股)、飞毛腿等。

该资深从业者还表示,在大批量生产且成本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头部企业生产一个充电宝的成本约为六七十元,杂牌的更便宜。早期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基本上一两个月就能回本。

而且,当时直营模式是业内的主流。直营模式下,只有商家和平台分成,商家拿小头,平台拿大头,按照三七开或者四六开。甚至有的商家不要钱,只要能解决顾客的充电问题。

直营模式之外,部分企业还拓展了其他的运营模式。如怪兽充电以直营模式为主,合伙人模式(network partner model)为辅。

其在招股书中表示,直营模式下,由公司管理充电宝及充电宝机柜的铺设;合伙人模式下,由合作伙伴管理充电宝及充电宝机柜的铺设,公司支付 75%~90%的佣金。前者更适合大城市和大客户,后者则更适合更小的规模城市和县。在两种模式下,怪兽充电都享有充电宝及充电宝机柜的所有权,并且统一运营管理,所以二者的收入成本差异并不显著。

美团强势入场

早在 2017 年,美团就试水共享充电宝项目,但不到半年就叫停了。2018 年,美团再度尝试共享充电宝项目,同样因为效果不理想叫停。2019 年 8 月,有消息传出美团点评将在全国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2020 年,美团宣布正式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

据行业人士回忆,当时,为了迅速抢占更多的点位,美团给出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分成比例,并附加入场费。美团当时承诺,前三个月不分成,收入全部归商家,第四个月开始,美团拿 10%,商户拿 90%。受此影响,与其他共享充电宝平台合作的商家也要求提高分成的比例。" 不然就换成美团共享充电宝。"

不仅如此,美团还曾提出,只要商家和美团签约共享充电宝,每人使用一次,美团和点评的真实点击量就会增加一次,用的越多,排名越靠前。一位宾馆老板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家的宾馆原本放置的是怪兽充电宝,但由于美团承诺签约美团共享充电宝后可以提高宾馆在美团的搜索排名,就换成了美团共享充电宝。

美团刚开始回归共享充电宝市场时,怪兽充电以 34.4%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尽管受到美团一定的影响,怪兽充电仍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显示,2019 年和 2020 年,每个充电宝的平均收入分别为 693 元和 563 元。2019 年和 2020 年的总收入分别为 20.22 亿元和 28.10 亿元,增长率为 38.9%。2019 年实现净利润 1.67 亿元,2020 年实现净利润 7540 万元,净利润率分别为 8.2% 和 2.7%。2019 年和 2020 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 2.07 亿元和 1.13 亿元。

2021 年 4 月,怪兽充电赴美上市成功,成为 " 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 "。

" 三电一兽 " 中,剩下的小电科技于 2020 年和 2021 年两次冲击上市均未成功。街电科技和搜电充电则 " 抱团取暖 ",于 2021 年合并为竹芒科技,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第一。而美团使出的 " 杀手锏 " 也威力渐显。

在 " 双重夹击 " 下,2021 年,怪兽充电净亏损 1.25 亿元,2022 年这一数额增至 7.11 亿元,两年累计亏损 8.36 亿元。

不过,美团自身也在 " 赔钱 " 做共享充电宝项目。美团财报显示,2021 年和 2022 年,包括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及电单车在内的新业务板块分别亏损 359 亿元和 284 亿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增加了入场费。没有入场费之前,哪怕分成比例再低,平台也能赚钱。有了入场费,固定成本增加,在客流量不足的情况下,点位就有了亏损的可能。

" 像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这样的大体量客户,入场费都是百万级别的。" 业内人士透露,以高额支出争夺热门点位,成为共享充电企业共同的 " 上课费 "。

但和共享单车一样,美团开展共享充电宝业务的算账逻辑与创业企业迥异,美团的逻辑是想成为和支付宝、微信一样的超级 APP,而共享充电宝,更像是一个 " 用户入口 "。

集体寻 " 生路 "

在美团 " 烧钱大战 " 的冲击之下,叠加 2020 年~2022 年间特殊的商业环境,共享充电行业开始寻求更轻的打法。业内普遍将发展重心转向了代理模式。

由弗若斯特沙利文与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 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5 月底,小电科技所有直营点位已全部转为合资代理模式,形成合资代理与个人代理的双代理运营架构。截至 2022 年上半年,美团充电宝代理与直营比例约为 7:3。而搜电充电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代理模式,与街电科技合并后,直营与代理双线并行。

怪兽充电也跟随行业大流,开始不断削减直营模式的比例。截至 2023 年,怪兽充电只有 27%的点位采用的是直营模式,合伙人模式已成为其主要渠道。

此外,怪兽充电还对合伙人模式的交易规则做出了调整。从 2023 年第二季度起,充电宝和充电宝机柜的所有权不再归属于怪兽充电,而是属于合作伙伴。

2023 年,怪兽充电在合伙人模式下产生的 17.86 亿元收入中,包括移动设备充电服务费 5.19 亿元,移动设备充电解决方案费 1.73 亿元,以及充电宝和充电宝机柜的销售额 10.94 亿元。

业内人士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代理模式下,平台把机器卖给代理商后,交易就完成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平台变成了 " 硬件供货商 " 的角色。不同于直营模式那种细水长流的生意,这一模式所产生的收入和利润都是一次性的。

不过好处就在于,平台把经营压力和风险转嫁给了代理商,同时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代理模式下,代理商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没有动力去维护平台的品牌声誉。所以,近年来用户投诉不断增多,与代理商的服务不到位有一定关系。而平台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好售后管理。

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一个既定事实在于,共享充电宝确实从 " 闷声赚钱 " 以及 " 提供便利 " 的状态,走到了 " 吐槽漫天 " 的处境里,相关企业的盈利状况也并不乐观。

" 卖白酒、搞光伏 ",这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曾经或者正在充电宝之外寻求的更多可能性,但这些,都无法为主业增加说服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467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