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永辉超市继续亏,但还得继续“折腾”

访客 2024-11-18 12:52:56 6737 抢沙发
永辉超市继续亏,但还得继续“折腾”摘要: 胖东来帮了近半年,永辉超市的财报依然惨淡。根据财报,今年第三季度永辉营收167.7亿元,同比下降16.4%;归母净亏损3.5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下降9.9%;扣非后归母净亏损6.9...

胖东来帮了近半年,永辉超市的财报依然惨淡。

根据财报,今年第三季度永辉营收167.7亿元,同比下降16.4%;归母净亏损3.5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下降9.9%;扣非后归母净亏损6.92亿元,同比下降45.8%。

同时,永辉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45.49亿元,同比下降12.14%;扣非净亏损6.62亿元,同比下降76.5%。

不仅是今年,自2021年以来,永辉超市整体营收持续下滑、亏损不断加剧,三年内(2021-2024年前九个月)扣非净亏损累计高达90亿元。

四年亏损近百亿,但永辉超市仍旧是中国连锁商超行业的龙头股,在财务数据和实际业务之间,永辉似乎给外界传递出一种“错觉”。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永辉包含理财的总现金资产约80.5亿元,扣除银行贷款后的净现金约28亿元,均高于今年年初水平。

但账面上看似充裕的资金,非但解不了真正的燃眉之急,还改变不了永辉高负债率的现实状况。

2021-2023年,永辉超市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4.47%、87.68%、88.60%,近三年的数据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A股批发和零售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18%。)

自2023年12月开始,永辉超市相继出售所持有的红旗连锁(转让总价约7.99亿元)、万达商管(转让总价约45.3亿元)的股份,通过卖股票套现的方式以求缓解资金链压力。

不久前,名创优品又以62.7亿元入股永辉,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不过永辉能否借此优化资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另外,永辉超市2023年的全年销售额达855.5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超市业态第二名,2020年还曾跃居至中国超市销售额的第一名。

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过去三年,永辉持续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到2023年全国门店数约为1000家,较顶峰时的1440家门店减少逾30%。截至到目前,永辉2024年已经关闭186家尾部门店;官网显示,截至9月23日,永辉在全国共拥有838家门店。

更惨淡的是,2023年永辉的坪效为1.01万元/平方米,较2022年下降约10%,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低值。

线下客流不断减少,门店坪效和销售额持续下跌,永辉不得不关店以“断臂求生”,如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永辉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奇高的原因,或许可以从永辉多年来的折腾中找到“答案”。2016年前后,永辉在顶峰期开始新零售转型,相继推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等新业态,接连布局金融、供应链等业务,似乎要All in新零售。

但如今来看,永辉的新零售“折腾”只剩下一地鸡毛,云创在连续亏损后一度被剥离出集团财报,超级物种全面关店,永辉生活也转型成为线上业务。

在投入大量资源后,永辉在新零售战场大败而来。

进入疫情三年,永辉于2021年试点的永辉仓储超市,在首店改造后的日均销售增长超出内部估算值,于是在半年内迅速拓展出50家仓储店。

当年正是全国超市如火如荼转型仓储会员店,永辉也一度要大举转型仓储业态,但其后开店计划被搁置,永辉超市的仓储店转型似乎又留下了一地鸡毛。

在改造、新开各类门店时,永辉做了很多重资产、重投入的事;而新开业态之初流通货量的激增,应付账款的脉冲式挤压。以上因素可能一并造成了永辉目前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窘境。

对于持续闭店、业绩下滑的问题,实际上不止发生在永辉一家超市身上。

据联商网统计,今年1-7月,全国至少15家沃尔玛门店关闭;整个2024财年,高鑫零售也关闭了20家大卖场。

同时,根据2024年半年报,12家超市上市企业里,7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其中人人乐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9.86%;净利润方面,联华超市、中百集团、京客隆、步步高、人人乐等5家出现亏损;中百集团净利润降幅最大,同比下滑了614.42%。

传统商超不可逆的颓势,基本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从采销体系、门店运营、服务细节等方面,再到供应商对传统线下渠道和新兴渠道的态度转变,其实都在倒逼传统商超去大胆革新,但也要回归零售本质。

首都经贸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曾表示,过去零售渠道与消费者的互动很浅,消费需求很难及时传导至生产环节,导致供应商有生产惰性,“超市货架上的食用油、大米,二十年来的包装和规格都没有变化。”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也在研究了线下超市的“二房东”经营模式后表示,在行业向上发展时,这些超市挣钱很轻松,但是对于商品的把控越来越弱,甚至到了“给钱就能上”的地步,也渐渐远离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所以,永辉超市必须继续折腾,尤其是卖身给名创优品,永辉还得不断寻找出路,而当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胖东来式的“爆改”。

以今年6月胖东来帮扶首店郑州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为例,调改后7月份完整月的销售额5835万元,达到187万元/日,是调改之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10月,北京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的石景山喜隆多店,当天迎来达1.4万次的支付客流,销售总额达170万元。

胖东来的商品、服务和运营模式确实值得学习,但这次永辉能真正学到精髓吗?

在北京永辉调改首店内,不同于郑州调改首店,胖东来自营品牌DL的商品并没有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商品种类相对而言也更少;另外,自营商品区内陈列着很多白底橙色竖线包装的商品,比如在胖东来也是爆款的洗衣液,消费者误以为是DL品牌,但仔细确认后才发现是永辉自营品牌YH。

数据显示,在首店郑州信万广场店的调整中,永辉超市门店下架单品10841个,新增商品12581个,新增单品占比80%,梳理后的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同时,今年三季度永辉超市自有品牌上市23支SKU,前三季度自有品牌营收14.99亿元,其中精酿啤酒品类(也是胖东来的爆款)表现突出,旗下品牌咏悦汇精酿上市后月均销售额达520万元。

到底是全面学习、全面革新,还是亦步亦趋、执着于“以我为主”,永辉超市似乎还是保留了一些不变的“固执”。

2015年,京东首次入股永辉,虽然永辉当时自我尝试的电商项目没有起色,但与京东的合作也不深入,永辉并未将互联网最核心的“数据墙”推倒,反而是在投资方背后自建“数据帝国”,坚持自己做新零售模式。

直到去年,市场传言京东准备全资收购永辉。据《雪豹财经社》报道,京东想让永辉千家线下门店和生鲜供应链完全融入京东体系,而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则倾向接受京东的纯财务投资,不想将自己的心血完全交予他们。

双方随后否认了收购传闻。

确实,永辉已经在积极地自我革新了,学习胖东来、“卖身”名创优品、砍掉超市行业固有的后端费用、与美团达成闪电仓合作,这家成立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超市巨头,正在跑步跟上新时代;而在叶国富眼中,中国超市行业二十年一遇的结构性机会,还在未来。

但永辉“以我为主”的坚持也并没有完全改变,它有自我耕耘培养的自营品牌,还有在福州本地推举起一定口碑和声量的线上APP,它的商品和供应链体系依然是零售行业前列的水平,还有它维护并坚持的内部数据池,永辉目前并不乐见于全面开放。

即使在名创优品入主后,向外部开放与固步坚持之间的“永辉矛盾”,可能还会继续。

可胖东来“爆改”的新鲜劲总会过去,名创优品显然也要按照自己的战略去调改或融合永辉,未来双方是否会在“永辉矛盾”这件事上出现战略与行动的失调呢?

或者说,接下来永辉要怎么继续“折腾”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7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